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4-09-26 工业品商城5
核心提示:作为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以及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的曲道奎先生,他对2014年度的机器人行业现象做出了精准概括——这是“企业热情高涨、政府关注度上升、全社会充满期待”的一个时期。然而,曲道奎先生也深知,如何防止低质量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将严重考验着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智慧。李瑞峰先生同样持有相同观点,他

     作为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以及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的曲道奎先生,他对2014年度的机器人行业现象做出了精准概括——这是“企业热情高涨、政府关注度上升、全社会充满期待”的一个时期。然而,曲道奎先生也深知,如何防止低质量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将严重考验着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智慧。

     李瑞峰先生同样持有相同观点,他主张应通过对各地区园区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优质的产业链条,而非仅仅依靠低端重复性的技术来争夺市场份额和资源,如此做法只会使整个市场环境变得更为混乱无序。

     在曲道奎先生眼中,当前的传统机器人主要被定义为可编程的设备,而新一代机器人则是具备高度自主性的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能机器人,其应用领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因此,未来的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数万亿人民币,这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机械手臂式机器人有着显著区别。

    实际上,截至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仅为160万台,国际替代率仅为5.08%,中国的替代率更是仅为0.23%。曲道奎先生指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存在局限性,尤其在灵活性作业、非一致环境制造以及人机协作等方面,传统机器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先生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品可靠性有待提高,同时在产业高端领域仍显不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庞大,但据有关专家坦言,其中国内专利数量众多,而国际专利相对较少,转化价值并不尽如人意,这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仍然缺乏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根据2014年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层面有所欠缺,包括独特的创新思维和突破性的发明成果; 此外,现有的企业中并未涌现出足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军者,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关键零部件的品质和可靠性相较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5至10年的差距。

    “尽管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但深入观察后却让人倍感担忧,甚至有如行走在薄冰之上的感觉。”中轻集团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杨漾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指出,在同等质量的机器人产品中,国内企业能够获取的利润微乎其微; 机器人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企业的人力成本、研发投入和营销费用居高不下; 国产机器人在品牌知名度和生产实践验证方面尚存不足。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