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入推进,自身发展亟需本土高端软件的坚实保障。从确保信息安全、保护重要领域利益的视角考虑,特别在关乎国防工业生产的制造环节,必须坚定采纳国产软件,落实国家相关要求。
早在2015年即将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一事一经公布就引起广泛热议,该政策敏锐地借鉴并跟随德国先进的工业4.0发展路线图,对于推动制造业逐渐走上信息化道路具有极高期待。
制造业信息化、“中国智造”等热门话题始终牵动社会各界敏感神经,深知制造业核心软件的突破与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与各路高端软件企业的紧密合作案例层出不穷,例如三一集团携手SAP共同推动企业信息化升级,各类制造企业在欧特克举办的“大师汇”活动中积极分享工业高端软件如何助力制造业蓬勃发展等经验。
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金达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详细剖析了当前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复杂局势: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为中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以三一、徐工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企业,顺应时代潮流,纷纷提出打造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的战略构想,高铁、飞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也纷纷瞄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即便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制造,如服装制造,也开始探索智能管理模式,力求实现自主下单、定制化制造。
相较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响应,国外大牌软件企业同样表现出色。这些在制造业“智造”浪潮中反应迅捷的软件企业,敏锐地洞察到了软件助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SAS作为全球知名的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与服务提供商,凭借其在智能分析领域的卓越实力,迅速把握住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提前布局,与中国汽车企业、银行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欧特克公司亚太地区及新兴市场高级副总裁魏柏德更是坦诚表示:“中国如今的制造业,一方面注重设计创新,另一方面专注制造品质,城市制造业市场的制造流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AD、CAE、PLM、MES、MRO和工控软件等仍处于从小到大发展阶段的中低端,ERP软件虽已步入从大到强发展阶段的低端,但2013年,我国ERP软件整体销售收入仅占德国SAP软件全球销售收入的8%左右。
金达仁深入分析道:“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核心软件虽然在不断攀升进步,但仍然明显处于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更为严峻的现实是,众多国外软件巨头在占领我国高端市场的同时,正逐步向中端市场全面进军,争夺我国软件行业的传统市场份额。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软件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姚珊珊进一步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揭示了制造业本土软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目前尚无确切数据能够明确显示制造业高端软件领域究竟有多少被外国厂商所掌控,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大型制造业企业均选择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部分高精尖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即便有意使用国产软件,却因软件稳定性、精确度不足而心存顾虑。甚至在最为薄弱的CAE领域,我国至今尚未研发出足以令人信服的优秀软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