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披露,在国家积极推行西电东送、度弘峡送电以及全国联网的重大能源政策背景下,长距离电力传输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与此同时,电力供应的安全性问题亦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输变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领域的厂商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自2013年以来,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的主要经济运营指标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该年年底,全国共有5983家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总计达到惊人的13654.87亿元人民币,较前一年度同比增长16.98%,这一增速相较于整个电工行业高出了4.91个百分点;同时,这些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861.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高达10.73%。进入到2014年后,截止8月份,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了9283.18亿元,同比增长12.52%,这一增速相较于整个电工行业高出了2.63个百分点;此外,这些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507.77亿元,同比增长4.97%。
伴随着特高压、光伏、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发电技术的深入推广以及电网建设投资的持续加大,预计该行业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鉴于我国智能电网覆盖了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且我国正致力于实施“特四大”、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能源发展战略,因此,从产品受益的角度来看,输变电环节中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超高压特高压设备、特高压控制保护设备、数字化变电站,以及用电环节中的智能电表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不断向高端化迈进的特点,因此,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将集中在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政策优势方面。国内的高端厂商凭借着成本优势逐渐将外资厂商排挤出高端输变电设备市场,并通过技术壁垒淘汰小型厂商,进而通过政策垄断壁垒来瓜分市场份额。然而,外资厂商却因受到政策倾向及成本因素的制约,逐步走向低端化发展之路,甚至可能最终退出中国市场。展望未来,那些能够掌握核心输变电设备设计制造能力的厂商必将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业界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电网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速,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动态,坚定信心,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人才、质量、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建设,迎难而上,把握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