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透露,我国国家电网如今于智能电网领域年均投入高达约人民币3,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消息显示,我国国家电网于2014年11月4日正式启动“两交一直”(即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特高压输电线工程建设项目。
我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分析时指出,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应进一步强化电网的灵活属性,并更注重用户端需求,这与国家电网所倡导的理念有所不同。韩文科主张,智能电网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经济且便利的电力供应环境,使得老百姓得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电力资源。
负责制定我国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国家能源局专家组成员曾德文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我国政府已经公布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此计划明确提出我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兴能源的发展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电力行业“十三五”规划需紧密结合以上目标,妥善处理弃风、弃水、弃光等相关问题。
据了解,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板块:第一,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规划;第二,燃气发电及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建设规划;第三,储能设备的建设规划;第四,电动汽车充电及放电设施的建设规划;第五,需求响应资源的整合与储备规划;第六,分布式电源小型微型电网的建设规划等等。
据推测,我国“十三五”电网规划将会以“绿色、高效”为主要导向来进行编制。
张运洲进一步表示,面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热潮,国家电网已经基本确定将在直流特高压、电动车充换电设施和抽水蓄能电站三个关键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这三个领域恰恰构成了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电网并非国家电网的单打独斗,而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