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首先感触到了来自这一浪潮的严峻挑战。在被誉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一场精心谋划的工业机器人革命正悄然展开:搬运工、电焊工人、喷漆技工等传统职业岗位正在逐步被“机器人”所替代。这样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的内在逻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逝,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一个致命性的危机,即日益加剧的用工荒。
在位于深圳的一家大型电子秤制造商的厂房内,南都记者目睹众多员工就像勤劳的蜜蜂一样,集结在繁忙的车间里,借助各种机械设备从事重复性较高且相对简单的工作任务。而在此次走访过程中的另一桩类似场景,发生在为苹果公司生产手机的深圳富士康工厂:在严苛的无尘车间环境中,工人从头到脚均需穿着特殊设计的防护服装。工人们在约两平方米大小的工位上,从早晨直至傍晚,持续反复进行仅涉及一两款简单动作的作业,甚至连上洗手间的具体时间和次数也受到了严格控制。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迅速走向消亡。随着珠三角地区用人成本逐年攀升,进入工厂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不断萎缩。尽管已在职的新一代员工仍然坚守岗位,但人员流失的情况愈发严重,某些特定岗位的生产效益甚至已大幅下跌过半。”南方科技(Rivet)的副总经理邓邱伟向南都记者坦言道, “倘若我们未能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以重塑生产线,调整生产体系,将现有的员工数量从3100人缩减至1000 人左右,那么我们在春节之前将会遭遇更为严峻的困境。珠三角地区的用工短缺现象将日益凸显,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有订单却因无人可用而无法完成生产的尴尬局面。”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力市场迎来了首个转折期,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下滑态势,较上次调查结果减少了345万人,降幅达到0.6%。
光大证券的研究分析师薛俊则在他的深度报告中断言:截止2012年底,我国有超过1.17亿的六十五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预测至2015年,该数字将增长至2.21亿人;到2050年,这一群体将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即高达4.5亿人。
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新增超过1000万劳动力的盛况,未来在总人口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每年劳动力减少量预计将维持在300万至500万之间,这无疑将成为一个中长期的趋势。
作为全国最大的劳动力输入地之一,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首当其冲地承受了这一冲击。与此同时,珠三角各个城市的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了针对工业机器人的扶持政策。2014年,被广泛视为广东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4年4月15日,广州市政府正式通过了《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年产量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培育1至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百亿元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以及5至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并筹建2至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同年12月29日,广州市府常务会议再次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其中透露,到2017年,全市6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相较于此前设定的50%目标,这一比例提升了整整10个百分点。
自此之后,广东省内的众多城市亦争先恐后地出台了各自的“机器人替代人类计划”。近期,备受瞩目的《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及其配套的《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已经正式实施。这两项重要文件明确表示:未来七年内,政府将拨出总计高达35亿元人民币的专项资金,用于建设2至3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区。
早在2014年7月份,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地方政府便率先推出了“机器人替代人类”的计划,积极鼓励包括家电、机械、家具在内的十大行业的制造型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智能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手段,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政府将提供最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的财政补贴。
同年8月份,东莞市政府也公布了《推进企业‘机器人替代人类’行动计划(2014-2016)》。该计划明确提出,东莞市将力争在2016年底前,完成对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机器人替代人类”应用项目的推广工作,并推动全市超过一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对于那些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设备租赁等多种途径购买“机器人替代人类”设备和技术的企业,政府将根据其实际投入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事后奖励或者贴息支持。
今年1月6日下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亲自率领考察团前往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深入探讨如何推进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朱小丹省长明确指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进程,乃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目前,广东省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全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便抓住“机器人替代人类”的历史机遇,全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