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经济社会影响和未来企业人才需求

   2024-10-08 工业品商城110
核心提示:充分落实“工业4.0”理念,将极大地提高整个工业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引发相关工业数据的急剧增长。据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的精确估算,“工业4.0”的引进预计将让我国整体生产效率得到25%至30%的显著提升;在资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层面,这一美好愿景将帮助我国避免工厂非计划停机超过60%,生产线机器人能耗降低超

     充分落实“工业4.0”理念,将极大地提高整个工业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引发相关工业数据的急剧增长。据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的精确估算,“工业4.0”的引进预计将让我国整体生产效率得到25%至30%的显著提升;在资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层面,这一美好愿景将帮助我国避免工厂非计划停机超过60%,生产线机器人能耗降低超过40%,非生产性耗能消除超过25%,从而使总碳排放量减少超过20%;在物流领域,“工业4.0”有望使我国国内物流订单减少约10%,然而其真正的影响力将主要体现在国际运输市场上,因为各国智能工厂的紧密协作,将大大缩减工业产品、半成品、原材料的运输环节;在商品供需和仓储方面,“工业4.0”有望使商品过剩和仓储积压减少超过70%,未来的智能工厂中将不再需要大规模的仓储设施,库存将被压缩到仅满足当前生产需求的最低水平,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由于大规模制造与个性化定制在成本上的差距逐渐缩小,维修成本有望降低超过60%;“工业4.0”对于其他相关产业,例如大数据、物联网、软件业等的推动作用无法用金钱衡量。鉴于“工业4.0”的多元化特性,若能成功实现,必将为我国工业产业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之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尽快赶超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传统工业强国。

     “工业4.0”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活模式,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难题。在“工业4.0”时代,企业员工将迎来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新的智能自动化生产模式彻底根除了工作受到工厂地理位置束缚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流动性极强的远距离工作方式。这种创新给员工赋予了极高的管理自主权,他们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与休息节奏,进一步推迟退休年龄。随着新型工作方式将体力劳动和繁琐的上班路程基本消弭,将会大幅度提升老年人群体和女性的就业率,同时也将大幅降低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减轻公共交通压力,从而减轻城市人口密集度。既然已经踏上新的生产之旅,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套新的教育构想。现存的以专业分割为主导的高等教育体系已无法为新兴产业提供足够的高素质人才,而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式教育方式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未来,任何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都必须同时具备机械、电子、软件、流程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综合知识背景,掌握复杂问题的跨专业处理技巧。因此,“工业4.0”将对诸如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障及养老体系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资源节约利用、教育体制改革等社会问题产生深远影响,为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鉴于“工业4.0”的诸多优势,包括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消除人力密集型工作模式等特性,我们可以预见,在我国得以全面实施之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拉动作用预计将达到惊人的17400亿元人民币。同时,“工业4.0”也将创造出242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其中主要面向受过初级教育并具有成熟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群体。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那些具备中高级操作能力及研发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地位将会变得更加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将不再需要参与现场的体力劳动,并且摆脱了传统的固定工作场所限制,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和管理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然而,“工业4.0”全面实施所释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究竟有多少比例会成功转型成为技术专家,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人才技术水平?又有多少比例的人会选择转向服务业、建筑业、农业林业等行业,甚至是自主创业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呢?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对于我国的就业率、GDP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过程来进行验证和评估。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