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成为解决难题的重要途径。诚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劳动负担,然而深入研究发现,它们同时带来了更多的职业机遇。举例如在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运作过程中,无论是日常维护还是设备检修,均需具备多领域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承担此任务,进而相应地催生出一批与机器人紧密相连的崭新职业道路,并由此引发的新兴职位空缺亦相当可观。
据初步估算,每一台机器人的正常运转通常需要配备3至5位具有相关操作、维护及整合化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鉴于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以每年20%-30%的惊人速度持续增长,而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储备数量及素质却显得相对不足。
如今,一位精通机器人高端集成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其年薪已攀升至50万元人民币的高度;而负责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年收入更是在过去一年内实现翻番。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必将迎来全新的事业发展契机。
尽管机器人在许多环节上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但仍离不开人类的操作、维护以及保养。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控制链的互动,唯有通过人与机器的协同配合,方能实现人机合一的理想状态,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能。因此,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无疑为机器人服务人才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仍然面临着技术工人招聘及管理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普通企业中,具备先进机器操作、维修技能的技术工人尤为稀缺。
对于机器人服务而言,众多机器人生产厂商也纷纷推出相应的售后服务项目,然而此类服务的收费标准普遍较高,甚至需要按照小时计费。据了解,浙江某家纺织企业在引入德国先进设备之后,由于企业员工对这些设备技术的操控和运用尚不熟练,不得不聘请德国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仅咨询费用便高达11万欧元。
实际上,机器人技工的等级划分在部分应用技术较为成熟的企业内部已然形成。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一汽大众汽车厂已将与机器人“共事”的工人划分为两大类别:普通操作工和机电技工。其中,普通操作工需经过至少两年以上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积累,才有望晋升至机电技工岗位。而若机电技工能够掌握一手精湛的机器人维修技艺,便足以在整个自动化行业内独领风骚,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竞相争夺的热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