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探悉,所谓工业1.0乃机械制造时期,工业2.0则属于电气化及自动化领域,而工业3.0则代表着电子信息化阶段,而工业4.0则宣告一个崭新的高级制造及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到来。近期,作为工业强国的德国正努力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工业4.0标准化,而我国的“工业4.0”蓝图——《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的初稿已经完成,有望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显而易见,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我国制造业必须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然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全球知名品牌、产学研脱节等问题依然严重。“随着中国人口红利及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因此,我们亟需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迟福林强调,我们应抓住“工业革命3.0”与“工业革命4.0”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汹涌浪潮,我们急需重塑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离不开创新驱动以及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体系。”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委员表示,制造业企业应当逐步转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将生产水平推向新的高峰,为“引领制造业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工业4.0乃是持续提升工业效率和工业实力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东生表示,工业实力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制造业而言可谓是生存之本。因此,我们需要从效率、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升工业实力。
他特别强调,只有当工业效率得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才能随之提高,进而增强消费能力。对于工业而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应超过工资增长,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劳动力生产率,改善设备、流程,改良工艺,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超过劳动成本的增长,便能确保中国制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若始终停留在低端产业,必将陷入绝境。”李东生指出,我国制造业需借助产品技术实力的提升,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迈进。因为,唯有产品的技术实力得到提升,其附加值才能水涨船高。以华为、中兴、tcl手机为例,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表现优异,正是得益于产品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例如,tcl通讯的手机产品在去年在苹果大本营的美国市场取得了高达80%的高速增长,原因在于其产品设计工艺技术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性价比较高,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
此外,制造业的升级还需建立起自身的品牌、渠道和服务能力,否则将难以摆脱“代工”的命运,只能分享一些微薄的利润。例如苹果公司,尽管它并不从事手机的加工制造业务,但却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苹果每年在产品技术、工业工艺能力提升方面的投入巨大,这为其品牌渠道销售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相比之下,苹果更为出色的是服务、销售、品牌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国工业企业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向苹果公司学习,着力提升品牌、渠道、服务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