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在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历经百余年洗礼的德国老字号企业,通快始终致力于探索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间的深度融合。早在数十年前,通快的业务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激光加工设备销售,而是涵盖了与之配套的工业软件解决方案。这意味着,购买通快设备的客户需要自行对相关工业软件进行编程,才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潜能。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对原材料的物理加工,而涉及到了无数条工业软件代码的协同运作。
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德国制造业正逐步向东方地区迁移,同时也促使本土制造业的管理流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以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科德宝集团(Freudenberg)为例,自1995年起,该集团借助SAP企业管理软件完成了数字化转型,随后其IT部门逐渐独立,成立了专注于软件方案提供的科德宝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FIT)。如今,这家公司不仅在中国为众多跨国制造企业提供IT服务,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11个数据中心。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德国的装备制造企业正在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而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如果通快能够将旗下的机器人进行联网,便有可能实时掌握每台机器的工作状况,从而在保养维护和生产调度等方面实现更为精准的决策。此外,通快还可以收集用户对机器使用体验的反馈,深入了解机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而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机器人的配置,降低能耗和损耗。因此,通快当前的研发重心主要集中在如何使机器更好地生成数据,从而全面了解被加工对象、机器性能及工作状态。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金属加工从业者,他们期望能够更好地推销自家产品,为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转化为具有附加值的服务,进而协助他们提升物流效率和销售业绩。”通快激光与电器部门主席莱斌格博士 (Dr.IngPeterLeibinger)表示,“在这个领域,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供应链上越来越多环节纳入数字化管理体系,机器产生的工业数据将远超现今消费互联网所产生的数据规模。这些海量数据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算法,深化人们对工业本质的认识,还将助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最优配置。
因此,德国制造业巨头西门子与软件业巨头SAP决定联手打造工业数据平台。西门子大型设备部首席执行官霍克先生(DirkHoke)指出:“我们希望通过第三方管理的商业模式,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安全的双重保障。”同样,通用电气公司(GE)也在积极构建自家的工业互联网系统。他们通过在飞机发动机内部安装传感器,获取发动机数据,并据此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实时数据,以便其更好地调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