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获悉,许多知名企业所产制的先进工业机器人在此次展会中大放异彩,即便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机床产品而言,它们亦主打自动化技术和人力节约的核心特色。诸多业内专家作出大胆预判,即“机器代替人工”无疑将引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潮流方向。
天津易而速机器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早已屡次荣登展会舞台,本次更是携三款全新力作震撼登场。该公司的全权负责人张天江先生深情地表示:“于去年的展会上,我司自行研发的六轴通用型机器人凭其卓越的自动化性能,斩获了数千万元计的宏伟合同订单。今年发布的三款新品,主要面向冲压工艺中的物料搬运细分领域,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平均每台机器人都能替代两位工人的工作任务。”
同期举行的机器人展览盛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家展商参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需求量庞大的码垛、装卸、水下搬运、焊接、视觉及编程等热门机器人设备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得益于汽车和电子工厂自动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预计到2017年,中国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越其他各国。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博导梅江平教授深信,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需求市场,催生出众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上中下游相关产业。以机器人产业联盟为例,机器人产业学术学会、机器人产业研究课题、机器人集成技术、机器人数据系统等领域皆蓬勃发展。
“我国正逐步由机器人进口国蜕变为出口大国。”梅江平教授坚定地表示,“今年我国生产机器人的厂商已经达到500多家,机器人产业园也已遍布40多个地区,预计今年机器人产量有望突破1亿2000万台。”
“外资制造企业的外迁现象,无疑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生产优势逐渐减弱的警示信号。”专家坦诚地指出,“制造业近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制造业必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外资外迁,加速转型升级步伐,摆脱对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过度依赖,降低等待观望的消极情绪,尽早在升级中培育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秘书长王显明同样持有相同观点,他强调,尤其在发展当前最为抢眼的机器人产业时,我们应当以控制装置技术为核心,开展关键元器件的联合开发,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国产机器人的设计要求,使其更为专业化、实用化。在这方面,可以考虑增设首台(套)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机器人生产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滨海新区制造业预计用工缺口高达6.82万人。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以及汽车行业的用工需求量位居前列。长城汽车、三美电机、立中车轮、神州租车、华泰汽车等企业的用工需求尤为迫切。
提高薪酬待遇、加快自动化步伐,已然成为了大部分企业应对用工短缺问题的主要策略,并且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专家同时指出,部分企业所面临的用工短缺问题实际上属于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具备较高素质和熟练技能的工人来说,解决此类难题往往较为棘手。除了企业自身进行内部培训,与职业院校建立针对性的合作关系,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订单式人才”或将成为另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