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知名业内机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发布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全球机器人市场在未来数年内将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化竞争促使生产线的现代化升级,节能科技及新型材料的研发亟需生产工具的革新,人机交互开启新的应用场景并衍生出新的市场空间,同时产品上市周期大幅度缩短,对柔性化生产的需求日益增高。值得关注的是,以生产智能化著称的“工业4.0”模式将在全球制造业升级方面扮演愈发重要的引导角色。
总部位于瑞士的ABB集团在向本报记者发送的新闻稿中指出,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奋力追赶并有望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的过程中,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仅仅是其中的第一步。目前,中国每万名工人所使用的机器人数量仅为30台,相较之下,美国的机器人使用密度是中国的五倍,德国更是高达中国的十倍。鉴于中国机器人使用密度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未来市场的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该公司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内塞特表示,“过去两三年间,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飞速发展,这一势头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坚信,从整体上看,机器人的广泛运用非但不会导致失业问题加剧,反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全球范围内在各行各业“服役”的100万台机器人已经直接创造了30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这些机器人将成为主要的就业引擎,进一步在消费电子、食品加工、风能太阳能、先进电池制造等多个领域创造超过1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对于加大机器人投资力度的国家来说,其制造业从业人员数量亦在稳步上升。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古德龙·利岑贝格尔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动化技术是提升生产效率以及推动节能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为迅速的消费市场,其庞大的中产阶级对于消费品、医疗服务以及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正逐日递增。制造业的自动化趋势必将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的持续增长。除对现有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外,各行业的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以期抢占市场份额。无论是外资汽车制造商还是国内本土企业,均已公布大规模自动化投资计划,或是用于生产节能汽车,抑或是提升现代化生产能力。
美国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iRobot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科林·安格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极为惊人,且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这个市场不仅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同时也包括了家用智能清洁机器人等消费类机器人。作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其薪酬水平迅速攀升。为了维持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必须大力推进生产自动化。这将有助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进一步扩大。安格尔表示,iRobot已将中国视为最具重要性的增长市场。该公司还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各类产品,不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清洁机器人的功能与种类。他强调,中国拥有成熟的机器人制造技术和良好的环境基础设施,这些都是该公司选择将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