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并不仅仅局限于机器人技术的运用,涉及到的因素繁多且复杂,譬如税收政策、监管环境、技术人才储备、供应链体系、能源消耗状况以及投资者在长期规划中的投入意愿等等,都能直接左右产品生产品源地的选择。然而,至少在当前阶段,各国要想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立足,开展有效的机器人投资并进行合理高效的运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必要环节之一。波士顿咨询集团的Sirkin先生对此深表认同。因此,即便是那些目前仍依赖低成本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国家,为了避免在未来面临更为严重的就业形势,都必须勇敢地迎接机器人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积极推动本地机器人研制事业的进步。
尽管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实现全球转移成为可能,但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仍难以忽视。与此同时,大量机器人的引入也意味着在工厂内部作业人员的需求将会相应减少,那些无需高学历背景即可完成的日常工作岗位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然而,即便是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在设计、生产线管理、设备维修保养、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及其他各类服务等环节,也同样需要创造或保留适合的职位。
如需深入探讨,未来数年机器人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将使电子产业和其他一些装配工序逐步从亚洲地区向美国和欧洲地区转移,这无疑将引发制造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协作型机器人由于操作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人员误入其运行轨迹的情况,往往需要频繁减速甚至停止生产。例如,来自ReThink公司的Baxter协作机器人,虽然外观亲切可爱,拥有双臂设计,但其主要功能仅限于搬运物料、挑选零件、包装或拆解箱子等简单工作。然而,尽管如此,ReThink公司自三年前推出Baxter以来,实际销售出的此类机器人数量却不足千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机器人的高速运转优势常常受到安全隐患的制约。
Rodney Brooks作为ReThink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业界著名的机器人研发专家,他认为Baxter协作机器人一直以来都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学习实践,有助于制造商和其他相关从业者更好地认识到协作型机器人的潜在价值。今年3月份,ReThink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名为Sawyer的新型机器人,据称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不同,新款机器人Sawyer的运行速度有望达到Baxter的两倍以上。
此外,研发出能够媲美人类精细小肌肉运动技巧,如操控各种材料或微小部件的协作型机器人,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尽管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处理诸如布匹、电线等柔软物体时,始终存在诸多难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Julie Shah对此表示:“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下操控柔性材料,对机器人而言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她进一步解释道:“人类通过触觉反馈进行调整,如果发现手感不对劲,便会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然而,机器人科学领域目前尚未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