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技对于传统产业的驱动力量何在呢?个人以为可归纳为如下三点:首先,以新近发展的信息基础架构为依托,IT软硬件投资的成本将持续走低,从而赋予市场更大弹性和活力;其次,新兴生产要素的涌现(诸如数据、信息等)已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最后,互联网所催生的新型分工模式,使得人们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在于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三大方向,数字化乃基石,网络化为支柱,智能化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技术通常由过程、方法及装置三大部分构成,同时亦涵盖产品本身。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将推动业务系统软件的发展,如ERP、PBM等;方法的数字化则需借助于CAD、CAM乃至CIM等相关软件予以实现;至于智能装置或产品的智能化,则将引领嵌入式软件的繁荣。
自主工业软件的发展重心究竟何在?智能制造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工业软件方面。我们常说智能制造需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中数字化乃是基础所在。据西门子公司的观点,未来的企业应是基于模型的企业,即企业的产品、工厂生产线、车间、设备、资源,甚至包括员工在内的各种因素均应转化为模型,并能进行有效模拟。然而,当前我们尚缺乏构建此类模型所需的工具,且在开发这些工具时往往依赖进口软件。因此,我们亟待加强工程类软件的研发力度,包括管理、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以及研发业务管理等多个层面。在专业工程领域,我们更需着力发展大型CAD软件和大型工程分析软件,唯有如此,我国的制造业才能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航空业对于工程软件有着怎样的迫切需求呢?首先,全面支撑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至关重要,这是我们未来开展大型装备研制工作的基本框架,或是最为高效的工作流程。其次,构建基于数字样机的集成研发环境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全虚拟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直至在飞行前便能预知飞机能否满足相应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是否能顺利地融入制造体系之中。最后,解决基于模型的定义问题亦是当务之急,这是MBD产品协同研制的关键环节。如今,飞机和发动机的生产设计已然采用了MBD的理念,设计过程中采用三维模型,所有的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皆包含在该模型之内。除此之外,还需支持基于模型的工艺设计,实现集团性产品研制的协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