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互联网产业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引人深思的现象令人关注:尽管互联网已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如娱乐、媒体、零售及金融等领域开展业务活动,然而在被认为更具实质性议题,诸如工业制造业方面的影响力,却似乎略显苍白无力。许多国内制造业公司尽管对传说中互联网产业在各行业展开的颠覆式创新的故事耳熟能详,却选择了观望态度,潜心投入到转型升级生产线、优化流程以及融入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繁重任务中。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逐渐涌现,为实体经济与虚拟世界共同构筑起便捷通道,原有的困境悄然发生改变。中国制造业再也无法袖手旁观现今的科技革命浪潮。这些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产品销售模式的革新、增值服务的提升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如今,传感器价格与互联网接入成本均大幅度降低,而宽带网络的高速发展则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伴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各类商业标准软件的实施费用亦呈现出显著下滑趋势,新型工业大数据技术为工业智能化开启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风雨欲来,新时代的变革序幕已然拉开,其深远意义不容忽视。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已经开始付诸实践。在欧洲,工业底蕴深厚的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致力于探索未来工业生产的崭新路径;在美洲,美国政府高举“再工业化”“能源互联网”等口号,带动了一波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计划;而在亚洲,日本、韩国紧随其后,工业机器人的部署日益普遍,智能水平正稳步提高。
基于本职工作需要,近五年内,我几乎每个月都有机会前往德国,引领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家深入学习德国制造业精益化管理、质量控制及技术创新之道。自2013年以来,“工业4.0之风”席卷整个德意志大地,通过对德国制造工厂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德国教授、专家的深度交流研讨,我深刻认识到,工业4.0在德国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德国工业4.0是指工厂、设备、原材料与人之间通过网络技术紧密相连,形成自主运行的生产模式,其内涵远不止于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作现有水平。德国各大企业的实际成果令人叹为观止:西门子公司的“数字化企业平台”系统为数字化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宝马公司的虚拟手势识别系统使制造汽车变得趣味盎然,宛若玩游戏一般;大众公司已运用机器人实现汽车制造,有效缓解了员工劳动压力;高度智能、高效运转的库卡机器人活跃在各大工厂;博世公司的射频编码系统使智能工厂的愿景变为现实……历经百年积淀的德国制造,正以智能化步伐逐步展现出未来的魅力。众多规模大小不一、类型各异的德国企业,纷纷将战略重心转向同一方向,在充分利用工业4.0技术成果的同时,也以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工业4.0的发展进程。
在美国著名的硅谷地区,得益于加利福尼亚州充足而迷人的阳光,人们沉浸其中,感受着这种宁静而舒适的生活氛围。与此同时,这里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引人注目的“大动作”,使得整个区域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全球知名的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简称GE)在此设立了全新的研发中心,广纳英才,吸引了众多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加入,共同致力于构建“工业互联网”的宏伟蓝图;IBM的“智慧地球”计划以及思科(Cisco)的“万物互联”计划,无不彰显了他们对于物联网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规划;谷歌(Google)凭借其创新性的Google Glass产品,以及对机器人公司的频繁收购,再加上神秘莫测的Google X实验室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而特斯拉(Tesla)的横空出世,更是引领了“汽车智能化”的革命性浪潮,其“超级工厂”中那些“多才多艺”的机器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实力。
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个世界的种种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前的潮流趋势将会引领我们走向何方。从传统的制造工厂迈入智能化的新时代,这既是产品革新与进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制造业在完善自身、突破创新方面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活火山”,制造业正因为新技术和新智能的不断注入,逐渐积累起巨大的能量,重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