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2024-10-25 工业品商城85
核心提示:在过去的30余年里,“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名号已然蜚声全球,跃然纸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的30多年,我们承担着将“中国制造”从规模强大转变为质量强大的战略重任。 作为改革开放狂飙突进的1.0阶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制造”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受益于全球化的浪潮,然而,作为招商引资的产物,它也

  在过去的30余年里,“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名号已然蜚声全球,跃然纸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的30多年,我们承担着将“中国制造”从规模强大转变为质量强大的战略重任。 

  作为改革开放狂飙突进的1.0阶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国制造”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受益于全球化的浪潮,然而,作为招商引资的产物,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充当着众多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生产方式粗犷且技术含量相对不足,因此能够产生的利润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Made by China)的转化以及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智造”,便成为了眼下中国社会急需解决的课题。

  然而,舆论界的声音往往过于空泛,相应的政策设计也显得零碎不全,甚至连“中国创造(智)造”的理念也过于抽象。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仍然如同一辆惯性的马车,走上了低端的道路。这种现象在国内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消费者要么在美国、澳大利亚或者香港掀起有关乳制品的疯狂购买热潮,要么就在日本上演马桶坐垫、电饭煲的抢购大战。

  为了改变当前“中国制造”的困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之上,而是需要制定具有战略高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据悉,新华社在5月19日发布了一条新闻,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这项规划方案,这个举措旨在全面推动实施我国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这是我国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

  这次《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无疑给身处困境中的“中国制造”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尤其是在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的背景下,许多国际巨头都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劳动力更为廉价的新兴市场。

  首先,这份规划方案是一份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战略性纲领。它不仅强调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明确了制造业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主战场的地位,并将其提升至“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的关键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改革开放的2.0阶段,制造业仍然在国家的战略规划之中担任着打基础的重要角色。

  其次,《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制造”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清晰的阐述,特别是明确了“三步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些恰恰弥补了过去30多年间,“中国制造”仅依靠大量引进外资的“量”发展及模仿其形式的“仿”发展的不足之处。未来的34年,我们将以10年为一个阶段,逐步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力争在2025年,我们能跻身制造强国之列;在2035年,我们能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而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的综合实力将稳居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中国制造”的转型之路便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有了详细的路线图,“中国制造”的升级工作才能得到扎实的推进。

  最后,《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以及涉及的五项重大工程,这些都是针对“中国制造”所积累的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包括深化体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的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等。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