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机床制造业基础及共享性技术研究的深入推进以及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研发始终保持并行关系,机床产品可靠性设计与性能测试技术、多轴联动加工核心技术以及其他诸多技术的成熟度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之下,数字设计技术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高精密度数控坐标镗床、立式加工中心等产品设计实践之中;而多种误差实时动态综合补偿及嵌入式数控系统误差补偿软件和硬件系统,也在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及其多样化的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示范应用,从而使得数控机床的精确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尽管我国机床行业在全球机床工业体系和全球机床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尚且无法被称为机床强国。相较于世界机床强国,我国机床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中高档机床的竞争能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受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机床行业正逐步回归正常发展轨道,产业升级至中高端水平的需求日益紧迫。
首先,我国机床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据知名咨询机构Gardener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机床消费市场中,2014年我国机床出口额达到了惊人的33亿美元,然而,这个数字仅仅占到了全球机床消费总额的不到5%;而日本和德国则分别占据了全球机床消费总额的1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对高中档数控机床的需求相当大一部分依赖于进口,例如在汽车领域,进口设备所占比例甚至高达40%。
其次,机床工业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亟待加强。无论是从品种、数量还是档次上看,国产功能部件都无法完全满足主机配套的要求,国产中档配套功能部件的市场份额仍有待进一步扩大;至于高档产品,绝大部分仍然依赖于进口。因此,配套功能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亟待迅速提升。
再者,工艺验证和示范应用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从数控机床的样机研制阶段到实际生产应用阶段,都需要在制造工艺、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工程化等方面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同时,还需要用户提供必要的工艺验证支持。然而,工艺验证和应用示范恰恰是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最后,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全球机床生产和消费规模持续呈现萎缩趋势。根据美国Gardener公司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机床消费金额为753亿美元,虽然较2013年有所增长,但仅增长了0.3%;全球机床生产更是连续三年出现下滑,2014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12亿美元,较2013年下滑了3.1%。同样,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也持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整体处于下行区间。2014年,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下降了2%,其中,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了1.7%,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下降了3.3%。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进口机床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上升,2014年,机床工具进口总额达到177.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0.8%,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达到了108.3亿美元,同比增加了7.6%,这充分表明我国机床行业在满足企业高端需求方面存在困难,我国机床行业承受着周期性压力和结构性压力的双重挑战,亟待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