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佛山地区已经有超过120家企业成功引进了超过3500台机器人,而预计在未来的三年内,佛山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总量将会达到惊人的2.5万台左右。
然而,尽管机器人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研发和制造机器人的专业人才却显得尤为稀缺。“相较于整个市场的巨大需求,我们的研发工作显然还存在着明显的滞后。”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霍锦添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十年前国内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极为有限,再加上过去的社会就业结构使得机器人制造相关专业出现了空缺,因此在高校中几乎找不到相关专业,更不用提招聘具备机器人制造技能的专业人才了。
霍锦添进一步指出,当前佛山“机器换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吸引和留住机器人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入户积分不足等因素,从其他地方引进的相关人才无法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水平的教育、医疗及其他公共服务政策优惠,这无疑会影响到这些技能人才的稳定性。
利迅达机器人的副总经理袁小云坦言,为了保障这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公司在职业晋升空间、生活环境以及薪资待遇等方面均做出了大幅提升,“然而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仍然远远不够,因为人才问题涉及到行业问题和政策问题”。袁小云强调,如果政府能够在政策层面给予一定支持,打破人才引进和保留的瓶颈,那么不仅能够极大地推动佛山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佛山在智能制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今年我们共招募了60名实习生,他们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都将在此进行。”广东工业大学研究院机器人中心的主任、高级工程师陈新华表示,目前广工大研究院正在全力培养在校生,作为机器人领域优秀人才的储备力量,例如指导实习生参与机器人项目,引导实习的高校生独立操控机器人等。
作为急需人才的机器人制造企业,霍锦添对高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建议:“学校可以通过研发项目落地的方式,培养机器人制造技能人才。”他建议学校在培养机器人相关产业人才时,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积极参与到机器人企业的项目研发过程中,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研发案例应用的测试等实践手段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等。
实际上,佛山地区针对“机器换人”相关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正在逐步涌现并且数量不断增加。霍锦添表示,目前佛山许多租赁公司纷纷涉足机器人行业,即将租赁公司从机器人制造企业手中购买机器人设备,然后以按揭的方式出租给下游的机器人应用企业,下游应用企业在租赁时只需支付机器人设备价格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其余部分则可以每月分期支付租金。
“这就如同按揭买房一样。”霍锦添这样描述机器人领域的融资租赁现象。当下游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租金时,机器人制造公司将根据机器人设备的剩余价值回购该设备。考虑到机器人具有较长的耐用性(使用两三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状态),对于机器人制造企业和应用企业双方来说,这种模式被视为一种既经济又可控的解决资金困境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