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先进制造形态、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

   2024-11-01 工业品商城89
核心提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相关各主体对于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强劲增长,提升研发与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多重领域的关键性作用,均产生了更为深刻且崭新的认知。因而,许多国家纷纷启动并实施符合自身国情的制造业国家战略,例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以及日本的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相关各主体对于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强劲增长,提升研发与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多重领域的关键性作用,均产生了更为深刻且崭新的认知。因而,许多国家纷纷启动并实施符合自身国情的制造业国家战略,例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以及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等。制造业正逐渐回归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地位。面对世界各国竞相推出的战略规划以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显著调整,我国亦适时地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确立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理解“智能制造”呢?我们可以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及模式创新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智能制造”并非凭空诞生,而是先进制造发展历程中的最新形态。自“智能制造”理念被首次提出以来,便迅速得到了制造业业内广大专业人士的热烈响应,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新方向与趋势。然而,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智能制造”并非仅仅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制造业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历经长期演进与整合所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智能制造”正是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集结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组织方式创新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体系,是集成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诸多先进制造系统与模式的完美结合体。

  市场需求始终是驱动先进制造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自上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样式变得愈发多元化和个性化,他们期待现代制造业具备最短的交付周期、优质的产品质量、最低廉的产品价格以及卓越的售后服务,这使得工业制造从最初的规模策略、成本导向策略,逐步朝着质量战略、服务策略转变。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提升,环保策略亦正逐渐变为工业制造业的关键导向之一。如今,单一的制造业发展策略已然让位于全面性的制造服务战略,先进制造体系必须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以及环境等多个层面同时满足市场与社会需求,方能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无疑对制造系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更大的发展动力。

  科技进步则是推动先进制造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纵观制造业发展的漫长历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实质上就是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18世纪末,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成功发明了蒸汽机,由此拉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同时也开创了工业化制造的全新篇章。自上世纪中叶起,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进入到了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崭新时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互联网引领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制造业赋予了源源不绝的活力,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技术系统随之崛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数控机床,再到60年代出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数控、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70年代问世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业沿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轨道阔步向前,直至现在已经推进至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制造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制造阶段。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