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政策扶持与创新需求并存

   2024-11-01 工业品商城63
核心提示: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所提供的详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毫无疑问地荣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这一殊荣。在2014年,我国市场共售出了高达5.7万台的机器人,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4.6%,占据了全球机器人销量的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本土生产的机器人数量接近1.7万台,其总价值更是接近30亿元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所提供的详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毫无疑问地荣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这一殊荣。在2014年,我国市场共售出了高达5.7万台的机器人,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4.6%,占据了全球机器人销量的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本土生产的机器人数量接近1.7万台,其总价值更是接近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幅度接近60%。按照预期,2015年我国制造业采用机器人的数量仍将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预计都将超越2014年的水平。

  罗军先生预测,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有望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而在短短的10年后,我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规模有望突破25万台以上,远超当前全球市场的总体规模。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各国政府无不倾力关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布局。例如,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机器人协会于2014年携手180家知名企业及研发机构共同启动了名为"SPARC"(也就是所谓的"星火"计划)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该计划主要专注于制造、护理、交通、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机器人研发工作,目标是将欧洲机器人产业在全球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从2014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42%。

  此外,韩国在1980—1990年代成功构建了独立的工业机器人体系,接着在2004年启动了"无所不在的机器人伙伴"项目,2009年推出了"第一次智能型机器人基本计划",最后在2012年公布了《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

  为了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底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列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中,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

  然而,罗军先生指出,尽管我国通过向购买机器人的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补贴以鼓励传统产业大规模应用机器人,从而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大量机器人的广泛普及。但由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力较弱,在这种大规模推广使用的过程中,反而陷入被边缘化的困境,进一步压缩了本土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他特别强调,由于机器换人计划与支持本土机器人相关政策存在脱节现象,即便完成了机器替换,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并未得到有效发展并壮大起来。

   除此之外,罗军先生还对现行的招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表达了担忧,他指出一些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坚持将引进外资建立机器人工厂作为发展和壮大本地机器人产业的重中之重。然而,过度依赖这样的模式无疑会严重挤压本土机器人企业的发展空间及其生存空间。与此同时,随着一部分传统制造产业逐渐淘汰,同时新型制造产业也随之兴起,未来5—10年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传统机器人企业将再度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始终无法摆脱制造业的怪圈,产业升级的任务始终未能圆满完成。

   针对这些问题,罗军先生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应根据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性、引领性、辐射性和带动性作用;最后,我们还需积极推进机器人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广大用户能够零成本地享受到机器人带来的便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