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机器人市场早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汽车工业领域,而是逐渐蔓延到了诸如物流、食品、医疗等新兴领域。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成本的逐年攀升和机器人零部件成本的稳步下降已经促使整个机器人行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最大的行业当属汽车产业,其所占据的比例高达27.27%;紧随其后的是电子制造行业,其占比为22.82%;接下来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行业,它们各自的占比分别为8.71%和3.62%。除此之外,物流、食品饮料、医药、卫浴、冲压、打磨等行业中的部分工序也正在逐步地从人工操作转向机器人操控。那么,纺织机械的高度智能化是否可以被视为产业机器人崛起的先行者呢?
面对这个问题,爱斯达品牌的创始人樊友斌先生坚信地说道,“进入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需要依赖我们的智能裁缝技术来应对市场的挑战。”他认为,智能制造无疑是传统服装行业未来转型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这些企业很可能会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爱登堡(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田启明先生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指出,在当前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智能制造的变革成为了传统制造业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利润率,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要用三个十年的时间,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成功转型为制造业强国。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同样面临着从“大”到“大而强”的转型挑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唯有敢于尝试和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上智能制造的道路,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副会长孙瑞哲先生对此深表认同,他认为,纺织服装业具备了先进迈入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坚实基础和优势。然而,智能制造则是牵引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跨过转型升级鸿沟,跃进纺织强国阵营的唯一路径。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纺织服装业若想全力推进智能制造,便必须从产品设计的智能化、关键工序的智能化以及供应链的优化管控等多个层面着手,大力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乃至智能工厂的建设。同时,还需积极培育新型生产方式,结合汽车、机床、通信设备、纺织等行业的特性,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俞建勇先生强调道,“要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首要任务便是发展智能化装备,研发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高端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开展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以实现各工序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控制。”他主张,通过各种纺织品及设备在线自动检测和设计的数字化,以及生产营销管理产业链实现全过程数字化智能管理,从而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全面迈向智能制造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博士钟康、青岛红领集团的董事长表示,“C2M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以系统思维为主导的全新商业模式,涵盖了市场拓展系统、后台保障系统以及大客户系统等多重要素,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简言之,我们所从事的正是对全球研发、供应链、知名设计师等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事业。”在过去的十年间,青岛红领集团积累了超过200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数据,其中包含版型、款式、工艺和设计等多种数据类型。得益于如此庞大的数据模型支持,红领已然化身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数据工厂”。智能制造工厂将有望成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与制造企业直接供给之间的主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