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照平台战略的原理,构建一个完备无瑕且具备卓越上升潜力的“生态圈”,必须拥有一个稳固坚实的核心支柱。对于诸如谷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擘来说,这个支柱便是信息科技;然而,对于瑞美而言,这个支柱则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瑞美毅然决然地决定暂缓生产成套设备的计划,转而全力以赴地“攻克”核心零部件。当前,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本体、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减速机四大组件组成,其中伺服系统作为为机器人提供驱动力的核心部件,犹如机器人的“心脏”。在高性能的六轴机器人中,伺服系统所占据的成本比例超过30%,而在相对低端的四轴机械手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一半以上。
“伺服系统主要包含伺服电机、编码器以及驱动器,我们将从这三款产品入手,全力以赴地突破技术难题。”姜翔表示。
技术攻坚战艰难地拉开序幕。由于生产伺服系统所需的加工设备精度要求极为苛刻,国内设备难以满足要求,瑞美只得从国外引进设备;此外,公司初期只能依赖自身资金独立开发模具,一套模具常常需要耗费数以百万计的资金,成本投入颇为可观。
“我们独树一帜之处在于几乎不存在零部件供应商,所有的产品都是我们亲自研制。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伺服系统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能够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关键部件。目前在国内,能够同时生产成套伺服系统的企业仅有我们一家。”姜翔表示,一个400瓦的编码器仅售200至300元,但是一套伺服系统的售价却高达2000至3000元,产品成套出售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与竞争优势得到显著提升。
自2012年以来,瑞美电机成功生产出首套完全自主研发的伺服系统,如今这些核心零部件已经实现批量生产,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与垄断地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技术难度最高的绝对值编码器也已顺利完成研发工作,接下来即将步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到2015年,该公司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亿元人民币。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最新行业调研报告显示,2014年度全全球各地工业机器人销量需求增长速度排行榜上,中国以54%的惊人增幅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需求国。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6万台,其中本土供应商的销量为1.6万台,其余则来自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公司等海外供应商。
“abb集团落户珠海无疑为我们带来巨大利好,未来当我们的新厂房建成之际,依照现有的技术进程,我们完全有实力为abb这类业界翘楚生产核心零部件。”姜翔表示。
虽然仅仅实现量产不过短短两年有余,瑞美在业内已然声名鹊起,特别是国内一些生产驱动器的知名企业,皆为瑞美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其订单总量之中,广东地区企业占据约70%的份额,而长三角地区则占据约30%的份额。
长久以来受到国外垄断巨头严密的技术封锁,中国高端智能装备想要实现关键性突破实属困难重重。而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无疑将大大提高中国工业机器人及其他高端智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诸多行业领域中,尽管高端如具备高性能的六轴机器人等领域仍待开拓,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司所研发的产品已在主流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实力,足以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相抗衡。每年的产量几乎能够完全售罄,预计在未来数年内,仅伺服电机的销售额便可达到5亿至1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姜翔先生对此表示乐观。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提升相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将有力地推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例如,伺服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极高,通常能达到90%以上,相比之下,汽油的转换效率仅为约30%。“伺服电机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高效驱动电池的关键部件,有助于延长电池续航时间,节约能源消耗。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拓宽产业链的宽度。”姜翔先生说道。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瑞美并未选择独立奋战,而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以期实现共赢。姜翔先生强调道:“未来,我们计划构建一个全方位、成熟运作的平台,汇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及各类资本力量,携手拓展产业链的广度。”
瑞美现由珠海台金科技控股,其中瑞美专注于“硬件”制造环节,而台金科技则主攻运动控制、伺服驱动、机器视觉等机器人“软件”领域。此外,珠海华上机械亦在同步发展之中,该公司同样由台金科技控股,其位于三灶红旗镇的生产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未来将借助瑞美电机和台金科技的技术优势,主要生产包括非标设备在内的成套自动化设备。
根据平台战略的理论,当平台生态圈中的某一方因需求增长而壮大时,另一方的需求也将相应增长,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展望未来,珠海有望孕育出一家集软件技术、核心零部件、成套设备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企业“生态圈”,三者之间实现技术共享、紧密协作、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