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不仿效工业4.0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

   2024-11-05 工业品商城37
核心提示:在当前备受关注的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两大前沿理念之中,我国为何未选择仿效工业4.0来打造自身的工业体系,反而更加关注互联网上的应用呢?虽然早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塑造中国经济新动力——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报告中,我国就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它被视作引领我国未来十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

   在当前备受关注的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两大前沿理念之中,我国为何未选择仿效工业4.0来打造自身的工业体系,反而更加关注互联网上的应用呢?虽然早在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塑造中国经济新动力——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报告中,我国就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它被视作引领我国未来十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纲领性文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并非我国版本的工业4.0,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制造业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德国工业2.0阶段,甚至许多企业尚未达到2.0阶段,尚处于1.0阶段,这与德国工业4.0的标准相去甚远。

   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但实力相对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四基”能力的严重不足,即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这些工业的基础课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或短短数年内便可弥补。德国工业历经长达200余年的发展历程才得以达到如今的高度,尽管我国工业可以借鉴他国经验,但某些基础建设的过程仍然无法避免,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因此,现阶段我国工业更倾向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提升制造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及绿色化程度,这无疑更为实际可行。工业互联网虽由美国通用电气率先提出,但实际上在工业控制领域,众多自动化企业同样具备研发自有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能力。简而言之,工业互联网便是通过设备联网,实现对设备数据、生产数据及物流数据的实时监测,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进而指导生产、优化设备运行、降低能源消耗、辅助决策制定等。

   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包括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云平台计算资源等方面。只要成功攻克上述关键节点的技术难题,便可将工业互联网真正付诸实践。我国企业在此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对于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其可行性并不低。

   在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节点中,涉及到的企业涵盖了设备制造商、物联网(芯片)供应商、工控自动化企业、大数据公司以及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等多个领域。由于技术涉及面广泛且各家企业专攻领域各异,总需要有企业充当领头羊,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研发解决方案。这个领头羊既可能是设备制造商,也可能是工控企业,亦或是IT企业。以通用电气为例,该公司实际上即是一家工业设备制造商;再如和利时,则是一家工业自动化企业。

   然而,从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营收规模来看,至今尚未出现一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例如,在GE的财务报表统计中,并无独立的工业互联网营收项目,这主要是因为完全成熟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尚未问世,与工业4.0类似,工业互联网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