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动机所能够节省的电力能源数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假使电动机持续运转两至三年,所节约的电费足以为购买另一台电动机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南阳防爆集团的董事长魏华钧对于高效节能电动机未来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近期,天安电气集团推出了一款经过自主研发的永磁复合电动机。在该公司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天安集团磁性转动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龚宇明确表示,这款永磁复合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额定效率更是可以达到90%以上,其节能效果之突出令人瞩目。
众所周知,电动机无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超过60%的电能都被用于驱动其运转。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的电动机保有量大约为17亿千瓦,全年总耗电量约为3万亿千瓦时,占据全社会用电总量的64%以及工业用电量的75%。
这就意味着,如果能够从电动机上有效地节省能源,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会极其广阔。众多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节能需求将永远是电动机发展的主旋律,在当前全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宏观背景之下,推出高效节能电动机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机制造业的广泛共识。
电动机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利用电和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能量转换和传输的电磁机械器具,覆盖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诸多行业领域。只要是需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反向操作即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场所,都离不开电动机的参与。因此,从总体上看,电动机行业拥有着无比庞大的市场潜力。
在我国,电动机工业已经走过了长达百年的历史进程。如今,国内中小型电动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亿千瓦,使得我国成功跻身世界最大的中小型电动机生产、使用和出口国行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端电动机市场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企业所垄断,在高端电动机制造领域相较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在自主研发能力方面尚显不足,导致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其次,国内的电动机制造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端电动机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我国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得高端电动机在我国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
实际上,在我国电动机的耗能问题已经显得尤为严峻。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秦平向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的电动机平均寿命相较于国外要低3%到5%,运行系统的效率也要低于国外10%到20%。据此估算,倘若我国的电动机效能得以提升1%,那么每年便可节约电力约260亿千瓦;而如果电动机系统的效率能够提高5%到8%,那么每年所节约的电力相当于2到3座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应用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展与咨询部主任王琨明确指出,绿色发展乃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指导原则,然而我国的电动机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资源消耗与电机能源转换效率之间的矛盾冲突。
“尽管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12%,但是能源消耗却占到了全球的22%,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外的差距高达10%,电动机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运行效率与国外先进技术甚至相差20%。”王琨强调说,电动机作为一种中间环节的设备,如果能耗被其大量消耗,必将对工业节能产生极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