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缓慢,为何缺乏民族品牌?

   2024-11-06 工业品商城57
核心提示:我国电力设备产业从建国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阶段(即公元1953年至1958年)引入苏联先进产品起步,当时引进的产品涉及到了全行业范围内的电工领域。然而,低压电器产品的独立研发工作则是从1960年初模仿苏联产品逐步展开的,主要由全国性的管理机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担任主导角色,协同各生产厂家进行了统一设计,

  我国电力设备产业从建国后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阶段(即公元1953年至1958年)引入苏联先进产品起步,当时引进的产品涉及到了全行业范围内的电工领域。然而,低压电器产品的独立研发工作则是从1960年初模仿苏联产品逐步展开的,主要由全国性的管理机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担任主导角色,协同各生产厂家进行了统一设计,其产品范围包括了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电磁启动器、热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等等,几乎涵盖了整个低压电器领域中的所有十三大类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有诸如DW10、DZ10、CJ10这样的代表型号,因此60代被人们称为低压电器的"10系列"时代。1970年后,我国开启了第二轮的统一设计工作,由此诞生出了"20系列",例如CJ20、DW15、DZ20等热门产品。

  自1980年至1990年间,我们步入了以引进国外优质产品为主导的历史时期。1980年,由上海人民电器厂与德国BBC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引进B系列交流接触器,标志着低压电器领域首次对外开放的尝试,随后还有诸如交流接触器、电磁起动器、低压断路器、真空开关、低压熔断器、主令电器、转换开关等一系列产品的引进,牵涉到的企业共达34家,引进的产品系列达到47种,总计超过600个不同品种。尽管消化并掌握引进技术所需时间较长,如B系列产品从引进到能够批量供应市场就耗费了整整9年时间,甚至超出了新开发一款产品的正常周期。

  从1991年至20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五"、"九五"阶段,原机械部领导下的一些国家级重点企业开展了相关的技术开发项目,其中就包含了低压电器在内。具体来说,"八五"阶段有:智能型低压断路器、模数化终端电器、电子化真空组合器、控制与保护自配合电器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工作;而"九五"时期,将智能型低压电器以及智能型低压配电与电控装置的研制作为一项重大专项予以立项,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与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扛鼎负责开发推进,成功实现了电器元件与成套装置的同步创新开发,从而为电器元件与成套装备共同走向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新型元件与新型成套装置在市场上的迅速普及。在此基础上,我们迎来了我国自主研发低压电器及低压成套装置的智能化新时代。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肇始较早,但为何历经半个世纪之后,我国的低压电器行业仍然发展相对滞缓,始终未能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呢?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本报记者特对业内部分权威专家以及某些关心低压电器行业发展前景的外行人士进行深入访谈。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