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低压电器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广为人知,诸如科研水平低下、工艺设备陈旧以及市场竞争无序等均为表象问题;然而,推动行业深度发展的两大本质问题则有待于我们予以深思:首先,部分行业协会及领军人物未能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其次,行业与国家政策对接不足,未能实现协同发展。如果不解决这两大现实问题,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将会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低压电器行业专家深有感触地指出。
关于当前行业现状,行业老专家进一步剖析道:“如今,企业在研发环节的投入过少,导致经济效益不佳,利润率持续下滑。过去,电器行业的利润率可达20%-30%,已属相当高的水平,而今,恐怕连10%都无法企及。因此,现阶段的行业发展只能勉强维持生存,无力进行更多的投资。过去,电器行业通常会将3%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而现如今,这种情况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尽管人们普遍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创新项目无法付诸实践。”
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便是成本节约,只有在满足成本控制要求后,才会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因为,即使开发商能够通过节约成本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如果所开发的楼盘频繁发生火灾事故,那么他们将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选择材料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既能节省成本,同时又能确保使用寿命的产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寿命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当开发商在选购低压成套柜时,面对两款产品,一款承诺保修期为三十年,另一款仅为十年,他们无疑会选择前者。然而,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产品在十年内能否保持良好状态,至于十年后的事情,他们并不关心。因此,即使设备在十年内未出现任何故障,但在第十一年出现问题,这对开发商而言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此外,某位信产院监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早期的低压电器品牌如沈低、北低、上海人民电器等,均属于国内最早从事低压电器制造的企业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一些工厂逐渐衰败甚至破产,而部分企业却成功逆袭。无论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还是其他机缘巧合,南方地区的众多小型企业得以崛起。以温州为例,某企业的成功便得益于外资企业如ABB、施耐德、西门子等的扶持。这些外资企业向温州某企业提供模具,让后者负责制作空气开关外壳以及其中的零部件,完成后再返销给外资企业,最后贴上外资企业的商标。在此过程中,温州某企业采取了巧妙的策略:假设一台机器人能够压制两万件产品,但按照国际标准,却只需要前面一万件。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模具会逐渐磨损,从而影响精度,不符合国际标准。于是,温州某企业找机会制造了两万套产品,其中较为优质的一万套产品交由外资企业,剩余的一万套则自行组装生产,并贴上自家企业的标识。这样一来,市场上便出现了大量假冒ABB、施耐德、西门子等知名品牌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销售人员常常会询问他们是想要正品还是仿制品,因为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非常巨大。这正是当时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