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2024-11-11 工业品商城90
核心提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国家对于信息科技产业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尤其在我国最新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地位。作为这一产业的基石,中国传感器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将为新一代信息化、产业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针对此现象,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国家对于信息科技产业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尤其在我国最新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地位。作为这一产业的基石,中国传感器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将为新一代信息化、产业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针对此现象,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古群先生指出,受物联网行业的驱动,中国传感器行业的年度增长速度远远超越了国内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201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尤为显著,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与全球范围内超过两万种产品品类相比,我国仅能生产其中的约三分之一,且整体技术含量相对偏低,这是当前亟待改善的现状。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深入剖析国内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景:首先是市场需求,亦即市场是否具备强大的驱动力;其次是产业基础,即是否拥有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集群;最后是技术支持,即是否有创新技术的研发或突破以推动行业的高速发展。

  就市场需求而言,尽管我国在汽车制造、智能设备、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诸多行业的产业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欧美发达国家,但在传感器应用比例这个关键指标上,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意味着我国传感器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随着我国物联网行业的不断壮大,一个全新的庞大市场正逐步浮出水面。

  在产业基础层面,我国现有的与传感器相关的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已经超过千余家,其中部分企业和研究单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化基础。然而,从全局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传感器生产企业依然处于无序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尚未涌现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感器生产企业,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从而削弱了我国传感器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德国传感器技术协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弗·克莱尔先生认为,在传统传感器类型发展的基础之上,当前传感器技术的新兴发展方向主要涵盖微型化、复合化、数据化等多个领域。其中,微加工技术(MEMS)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国际上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微加工技术生产传感器产品,我国也有数十家企业和研究单位投入到微加工技术在传感器制造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之中。复合化则是指一款传感器能够同时具备多项功能,这既可以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个传感模块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将多种或多类传感器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组合封装来达成。

  我们不难发现,细小微观加工工艺与精密设备封装技术对于传感器的复合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诚然,传感器的数字化进程涵盖了对数字信号传感器以及基于此数字信号研发出的智能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与广泛运用。简而言之,智能传感器包含了数字信号传感器以及部分控制单元模块,其具备探测、自我检测、信号处理与转换等多项功能,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传感器系统;若在此基础之上再加入内置电源或者无线通信系统,便可构建起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框架。总的来说,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备独立探测、信号处理与转换能力、能够进行自我检测、拥有通信功能且为主动式的传感系统。它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能作为大型传感器系统中的感应节点,大幅度减轻整个系统的信息处理负担,有效降低传感器技术的使用门槛,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度并助力后续的深层次开发工作,从而极大程度拓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以及市场预期容量。

  我国传感器产业无论从当前状况还是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行业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缺乏能够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领军型企业,同时行业发展规划不够明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尽快加以解决。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