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感器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其发展潜力仍旧十分巨大。据相关领域的专家表示,在国内传感器产业的健康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并解决五个核心议题:首要任务是迅速填补我国传感器品种的巨大缺口,以顺应当前国内外市场旺盛的需求;其次,加强数字传感器和主动式传感器的研发力度,大幅度降低下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度,为我国传感器广泛应用市场的开发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再次,复合式传感器在市场应用方面具备显著的优越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此外,尽管微型传感器在国内的研发技术门槛及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却不容忽视;最后,传感器应用方案的创新开发将极大地激发下游应用市场的活力。
在实际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智能手机、安防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环境监测以及电子标签等均属于传感器的主要应用场景。尤其是在物联网行业,由于其对海量数据采集信息节点的需求,无疑将对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力。
我国传感器产业虽拥有众多的生产商,但其中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且盈利能力有限,难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些国内传感器制造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以此来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这个问题,尤政博士提出了如下建议参考:首先,深入了解现有客户的需求,尽力提升顾客忠诚度;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产学研结合或者服务外包的形式,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转化率;再次,借助联合优势,与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产品研发工作,从而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领先;最后,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拓展市场需求,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特定领域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对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引导,对于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有助于规范和统一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引导国内科研机构对传感器关键新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传感器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等等,这些举措都将对我国传感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传感器产业格局,并且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已经拥有了涵盖各类产品的完整生产线,中低端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设计、研发和应用层面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国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的总体产量规模已稳居世界首位。然而,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地位依然相对较弱,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差距,尤其是在高端基础件方面,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1.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产业集中度偏低,产销两旺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而中高端传感器产品却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缺乏具有引领作用的领军企业。
2. 在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尚显不足,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新原理、新开发的成果寥若晨星。
3. 在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领域,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存在明显短板,传感器的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封装技术以及工艺装备技术等关键环节尚未实现重大突破。
4. 在政策层面,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清晰,政策支持力度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为推动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启示:
1.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注重研发工作的持续推进。
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结构,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3. 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链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4. 重视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政府部门对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
5. 强化产业政策和法规的执行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