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元件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4-11-11 工业品商城3
核心提示:在2014年里,我国电子元件行业呈现出喜人的蓬勃态势,尤其是各大龙头企业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10.5%,净利润更是攀升了6.77%。值得注意的是,该年度的运行特点表现在业界并购重组活动频繁,跨国扩张成果显著,以及行业内部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凸显。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堪忧的2015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使

   在2014年里,我国电子元件行业呈现出喜人的蓬勃态势,尤其是各大龙头企业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10.5%,净利润更是攀升了6.77%。值得注意的是,该年度的运行特点表现在业界并购重组活动频繁,跨国扩张成果显著,以及行业内部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凸显。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堪忧的2015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使得行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然而,我国政府对核心基础产业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陆续推出了诸如"强基工程"等多项重要的扶持计划。预计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医疗电子等新兴市场将会迎来高速增长;而3D打印、机器人、工业4.0等新型制造技术将有力推动电子元件行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展望未来十年,我国电子元件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对实现"工业强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以及物联网感知层,它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标准体系,尽管存在差异,但MEMS并非等同于传感器,同样地,传感器也并非全部应用于物联网感知层,因此,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复杂关系。

   现阶段,国内外传感器相关标准的总体状况较为严峻,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由于应用领域细分化,产品种类繁多且批量较小,导致标准化难度较大;其次,作为整机或系统的前端、配套部分,传感器通常被整合进仪器仪表等终端产品之中,其自身的标准化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最后,每一个细分市场基本上都被少数大型厂商主导,研发双方对标准统一化的需求并不强烈。

  我国已开始积极调整SJ标准中那些陈旧老化的压敏、热敏元件标准;同时,在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汽车电子以及物联网总体架构等领域启动了相关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制定工作;此外,在国际标准层面,我们也积极组织国内外相关单位及专家,逐步推进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

   时至今日,已有数十亿的人们借助互联网紧密相连,而未来几年内,将会有数百亿台设备通过物联网进行互联互通。传感器作为沟通自然世界和电子信息世界的桥梁,在物与人、物与物的信息交互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大量的传感器将在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工厂、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以及工业4.0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催生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发展,为传感器市场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回顾过去十年,中国的工业发展为数控机床和工业传感器等产品创造了诸多商机;然而,展望未来十年,若我们的传感器未能紧跟物联网发展潮流,那么要想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将变得极为困难。

   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发展挑战,我们所使用的传感器必须在复杂性、功能性及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数字化的交互界面、智能化的实时信号处理能力、传感器内置的安全防护功能以及更高的可靠性,乃至个性化定制的产品,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传感器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传感器制造商,我们需进一步深化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最符合其实际应用需求的产品,从而为客户创造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价值。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席卷着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无疑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传感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感知层级,到信息传输层级,再到实际应用层级,涵盖了诸多领域,与此相关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圈。

   生态圈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和便利性,企业组织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呈现出社群化的趋势;其次,消费者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再仅仅关注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更加注重整体解决方案,这使得产品和服务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超越了单一产品或企业的承载范围,需要众多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形成有机结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最后,生态圈在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将转化为竞争优势,并在业务技术的各个环节得到体现。

   展望未来,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生态圈的构建上,企业要么自主建立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要么选择加入现有的优质生态圈,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会陷入被动、从属的境地。因此,企业应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一变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