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莞召开的机器人专题高峰论坛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提到的关于此类产品的上涨趋势更是引人深思。蒋仕龙先生作为特邀嘉宾,他在开场演讲中的表述方式极富生活气息,引来现场数百观众的强烈共鸣。
回顾近年,东莞依托政策利好,如“机器替代人工”专项资金的扶持,使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的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东莞已有且不少于270家涉及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云集此地,这个数字相较两年前实现了惊人的翻番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提出或正在打造机器人产业园、基地方案的城市和地区已超过了30个之多。在众多国内外竞争对手面前,东莞始终深耕自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道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务实地结合主要支柱产业的技能改造与升级需求,从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布局规划,逐渐构建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机器人产业版图。
截止目前为止,东莞已成功搭建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并成功引入了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导的“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创新团队”、以及由中国国家外专局认定的国际创新团队——中组部“千人学者”乔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李国民领衔的“智能感知创新团队”。此外,还引进了多位专家学者,如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系统控制技术主题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迪,以及乔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李国民担任学术带头人的电子科技大学“精密机电测试与控制”学术团队的责任教授李迅波及其团队。
这些平台的建立和行业领袖的加入,不仅吸引了大量富有潜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纷纷落户东莞,同时也激发了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及企业的合作热情,他们纷纷投入到区域机器人产业的广阔海洋之中。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如长盈精密和劲胜精密,如今也已经开始涉足智能制造领域,他们以自身工厂的智能化改造为契机,通过产学研合作和自主团队的参与,深入研究机器人研发与制造领域,并提出未来将从传统制造企业逐步转向智能制造服务商的战略目标。
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东莞的机器人产业正乘着“机器替代人工”的制造业发展大潮,向着智能制造的金字塔尖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