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香港溢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并拥有30多年纺织服装业经验的杨敏德先生,深知国家应对纺织服装行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提供政策支援,以此促使科技与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将人口红利转变为技术红利,以此推动行业生产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实现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针对此话题,相关协会成员表达了他们的观点,称正在制定的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将会设立若干智能制造的重点项目,“经过初步商议,我们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研发并推广六套智能生产线。”
这六套智能生产线包括:纱线智能生产线、涤纶长丝生产线、印染自动生产线、无纺布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服装缝制自动生产线。
协会成员坚信,若这六套生产线均能成功实现自动化,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将彻底摆脱劳动密集型的标签,“通过这些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我们有信心使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真正实现成为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
杨敏德先生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认为“通过提升纺织服装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可以将劳动力从繁琐且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整个生产效率。”
协会成员强调,“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否则,纺织行业可能被迫迁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等地,届时,如某些媒体所言,我国的纺织业恐将步入衰退之路。
以自动落纱机为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仍有高达97%以上的纺织企业采用人工落纱方式进行生产,而使用手推(或电动)斜拔式落纱机的企业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几乎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地带。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自动落纱机取代人工落纱的比例已高达85%以上,照此趋势预测,未来数年内,我国自动落纱机市场需求有望呈现出“井喷”之势。
尽管机器换人在替代人力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仍存在诸多挑战。
根据浙江省经济信息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约有71.1%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推进自动化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成本过高。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的企业进行的调查,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再加上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攀升、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使得许多企业对实施机器换人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