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存误区及其未来走势预判 

   2024-11-12 工业品商城35
核心提示:据预测,全球机器人市场在今年有望实现破纪录的增长,达到33万台左右(而2014年仅为22.6万台);而在国内市场则有望突破10万台水平(比之去年的5.6万台可谓翻天覆地)。短期来看,新兴国家将成为机器人增速最为迅猛的市场,而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排名将相对稳定,对机器人的硬性需求将逐步趋缓。展望未来,截止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

  据预测,全球机器人市场在今年有望实现破纪录的增长,达到33万台左右(而2014年仅为22.6万台);而在国内市场则有望突破10万台水平(比之去年的5.6万台可谓翻天覆地)。短期来看,新兴国家将成为机器人增速最为迅猛的市场,而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排名将相对稳定,对机器人的硬性需求将逐步趋缓。展望未来,截止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或有望破百万台大关,其中我国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攀升至40万台。

  罗军对服务类和特种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表示坚定看好。他指出,尽管这类机器人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尚低且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格局,然而他预计服务类机器人的份额将在2020年上升至10%左右。与此同时,特种机器人将步入高速发展期,预计届时在机器人全产业链中的市场份额有望突破20%。然而无论市场如何变迁,工业机器人都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尽管自2013年起我国已稳坐全球机器人市场的头把交椅,并且这一地位至少会维持未来30年,然而我国拥有的500余家机器人企业并未因此获得显著优势,反而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他强调,唯有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方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若缺失此类智能化功能,那么机器人不过是普通机械设备而已。他认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如下五个误区。

  首先,沿海城市纷纷推行的“机器换人”计划未能将机器人市场需求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培育有机结合。尽管机器确实替代了部分产业工人,但当地机器人产业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壮大。

  其次,各地招商引资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虽然机器人在短时间内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效率,但却催生出大量新的传统机器人企业。然而三五年后,这些企业将再度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巨大压力,因为传统机器人产业同样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

  第三,过分强调生产加工环节,而忽略了前沿科技的持续研发。我们往往在发现国外某项先进技术后才开始关注并追随,而缺乏创新性的原始研究开发,导致每次新技术出现时我们都处于被动局面。

  第四,机器人发展战略总体上缺乏战略性眼光和前瞻性思维,缺乏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

  最后,过度强调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而忽视了在机器人产业2.0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或许已不再是关键要素,取而代之的将是新型核心零部件。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