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下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来看,工业机器人已然成为增速最为迅猛的市场领域,预期其将在未来长期占据整个机器人领域高达80%的市场份额。相较之下,尽管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急剧攀升,但其市场份额目前仍相当有限,预计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市场份额有望实现突破性的10%份额。至于特种机器人,则正处在一个快速崛起阶段,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军事作战(如排雷作业等)、航天探索(例如月球探测等)以及消防等特殊行业中,未来极有希望拓展至更为广泛的民用品领域之中,预计到2020年时,特种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内的市场份额有望达致甚至超越20%。
“如今我们所讨论的机器人,大多都属于工业机器人范畴。工业机器人实际上就是由各种机械手臂、机械手以及自动导引车(AGV)等设备组成。”罗军向记者解释道,机器人产业的革新即将提前到来,新一代机器人的概念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迅速引爆市场。所谓的新一代机器人,主要是指融合了机器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体。罗军预测,诸如谷歌、微软、英特尔等一众知名信息科技公司将会纷纷涉足机器人领域,布局机器人产业2.0时代,引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他也表示,未来十年,美国有望重拾机器人产业霸主地位。
近几年来,机器人市场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3万台(2014年为22.6万台),其中,中国市场有望实现超过10万台的销售量(2014年为5.6万台)。展望未来,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机器人增速最为显著的市场,而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市场已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刚性需求正逐渐下降。预计未来30年内,中国将稳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最大市场宝座。
为了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去布局新一代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罗军向记者透露,尽管自2013年起,我国便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最大买家,且预计未来30年内仍将保持这一领先地位,然而,我国大大小小的500余家机器人企业并未因此获得任何竞争优势,反观国外机器人企业,他们与我们之间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他认为,若想加速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避免陷入以下几个发展误区:首先,部分沿海城市纷纷推行的“机器换人”计划,虽然成功地用机器代替了部分产业工人,但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却未能随之发展壮大;其次,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虽在短期内提升了传统制造业水平,却催生出了一批新的传统机器人企业,这些企业在三五年后将再度面临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再者,过分强调生产加工环节,而对前沿技术的可持续研发重视不足;此外,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思路普遍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最后,过于强调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而忽略了在机器人产业2.0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或许已不再是核心,取而代之的将是全新的核心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