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工业能耗占据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高达70%以上,其中,电机系统无疑是这一庞大能耗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超过70%的电能均被用于驱动其正常运转。
近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的一次独特的培训课程吸引了诸多企业主管领导的参与。该活动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与镇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于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项目的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能耗巨头”——电机系统的节能改造问题。
“ 电机是一种借助于电与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能量转换和传输的电磁机械装置。电机系统在钢铁、化工、水泥、建材、造纸以及太阳能新材料等高耗能产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来自瑞士TOP10节能中心的郑坦先生对电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在他看来,“只要涉及到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或者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中,人们都无法避开电机的运用。因此,电机领域从宏观层面来看,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我国,电机工业已经走过了长达百年的历史进程。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国内中小型电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6亿千瓦,使得我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小型电机生产、使用和出口国。
然而,与此同时,由电机所引发的能耗问题也不容忽视。
“尽管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12%,但能源消耗却占据了全球的22%,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高达10%的差距,而电机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的运行效率更是落后于国外先进技术20%。”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制造与工业应用协同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展与咨询部主任王琨指出,“电机作为一种中间环节的设备,如果能耗被其完全消耗掉,那么将会对工业节能产生严重的冲击。”
作为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工信部批准的首批11个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镇江市对于电机系统的节能改造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九月份首次举行的中美气候领袖峰会期间,镇江市明确提出了在202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宏伟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镇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签订了《关于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能效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投融资支持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镇江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他们的合作项目首期便将目光聚焦在了“用电大户”——工业电机系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