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感器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涵盖从技术研发、设计构思、生产制造到实际运用的全方位产业体系,一些细分领域甚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成为了传感器市场的核心产品。
依据科技市场研究权威机构IC-Insights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全球销售的传感器中有高达80%都是基于MEMS技术。中国的歌尔声学、瑞声科技以及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已经成功跻身全球MEMS传感器供应商前50强,其中歌尔声学和瑞声科技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和第四大MEMS麦克风供应商,其产品出货量占据了2014年全球市场的25%份额;此外,国内的汇顶科技的隐匿式指纹识别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尽管我国传感器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从整体上看,国产传感器产品仍然以中低端为主导,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全球范围内,大约有40个国家正在积极投入传感器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开发工作,相关研发机构数量超过6000多家。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在这一领域表现突出,他们的产品种类丰富、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总和超过60%,牢牢把握住了市场主导权。而在中国市场,中高端传感器的进口比例高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短缺。
更为关键的是,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传感器作为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物联网信息互联的基石,也成为了容易受到攻击的薄弱环节。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引发数据泄露和网络入侵等一系列问题,还可能将伪造的数据误导入网络,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确保传感器的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了保障我国信息安全的重中之重。
面对上述挑战,我国的传感器企业首先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成果的行业转化。他们应该把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中高端产品视为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提高传感器系统的整合能力,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以便更好地应对来自国际市场上对手的激烈竞争,并协助下游应用厂商共同分担成本下降的压力。
其次,我国的传感器企业应当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采用“由应用反推”的策略,加强对特定应用场景所需传感器技术的研发,深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供全面且系统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以此来提升盈利水平并降低产业化风险。与此同时,国内的传感器企业还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在某些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在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资源之后,再逐步拓展至其他传感器技术领域。
在全球传感器产业的系统化演进进程中,传感器制造商之间以及与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及下游应用厂商之间将会出现大量的合作和并购行为,或者构建更加紧密的传感器生态系统,或者转变为传感器系统供应商。同样,我国的传感器产业也将迎来大量的境内外并购机会。在此过程中,我国的传感器企业应当借助并购所搭建的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重视专利申请和保护,最终逐步成长为享誉全球的传感器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