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一家致力于研发 (Numerical Control)系统尖端技术的知名企业,富士通电子设备株式会社(FANUC)自1956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稳坐全球专业数控系统制造商的龙头宝座,市场占有率高达惊人的70%。在这个领域中,与FANUC齐名的还有诸如爱普生、安川电机及川崎重工等业界翘楚,这些企业均在较早时期便涉足该行业,并将主要精力投注于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开发与拓展。如今,FANUC与安川电机已经成功跻身为全球四大机器人企业巨头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机器人产业正逐步向服务机器人领域进军。2015年,日本软银集团携手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Pepper的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够识别人类面部表情并进行交流互动,还能担任导游或者照顾老人病人等任务。实际上,目前已有多家中日企业纷纷推出各类人形机器人产品,售价从数万美元至数百万美元不等。
欧洲工业每年的投资总额高达1400亿欧元,这使得欧洲在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其中,德国KUKA和总部位于瑞士的ABB同样位列全球机器人四大企业之列。ABB最初从事电力设备电机业务,而库卡则是从焊接设备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工业自动化企业,掌握了机器人本体设计与制造以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
由此可见,机器人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机器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的美国,无疑将承担引领机器人产业新变革的重要使命。近年来,美国在机器人产业领域逐渐崭露头角,百特、Adept等企业已经具备与传统四大机器人企业竞争的实力。
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取代人力的现象并非绝对,相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纳米材料技术的引入,赋予了机器人发挥延伸人类能力的无限可能。尽管当前有将近90%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但服务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潜力不可小觑,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却至今未见明显起色。然而,业内人士仍然坚信,在未来数年间,机器人在某些特定领域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潜力。
伴随着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和机器人操作灵敏度的大幅增强,机器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价值将远超汽车制造,因为机器人在新药品研发等领域能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自动驾驶和农业应用也被广泛视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商业市场,迫切期待机器人对现行解决方案进行全面升级和替换。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Alois C.Knoll指出,随着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分享、计算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以及深层次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躲避障碍等复杂功能已经不再遥不可及,这三者的快速进步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田纳西大学教授Lynne Parker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她看来,物联网为机器人产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道路,而成为云机器人将为其赢得更为优越的发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