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日益崛起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战略要地,一位来自海外的机器人制造商总裁欣然宣布,他“坚定地看好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并决定“举家迁移至中国的繁华都市——上海,并在此长期驻留”。事实上,包括日本的安川电机、发那科、川崎重工及纳博特斯克在内的众多知名机器人制造商,韩国现代、罗普伺达、阿尔帕等企业,亦或是欧洲的瑞士ABB、德国库卡、意大利柯马等企业,均纷纷选择在我国设立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并在我国多个城市投资建设工厂或生产基地。其中,ABB更是将其全球机器人业务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选址在了上海。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关乎国家战略的激烈竞争。美国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欧盟的“火花”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日本的机器人白皮书等等,无不在彰显各国对机器人技术的重视程度。在我国,自2012年科技部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来,2013年底,工信部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外,工信部相关领导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透露,即将出台的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共同构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这场机器人竞赛中,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青年人才和企业。比如,1984年出生的俞志晨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同样生于1984年的江涛,不仅创办了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高达70%、市值超过80亿美元的大疆创新公司,而且在今年刚刚度过自己35岁生日之际,便成功带领公司在香港科技大学宿舍中创立,那时的他仅有26岁。
此外,新松机器人的创始人曲道奎、博实股份的创始人邓喜军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们的企业却依然充满活力。新松机器人成立于2001年,目前市值达到惊人的589.56亿元;博实股份则设立于1997年,并于2012年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A股上市,成为大型智能成套装备供应商。
这些年轻有为的人才和企业,引领着一股“跨界”力量的兴起。沈轼荣先生作为全球第三大OEM厂商台湾金仁宝集团旗下新金宝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其企业代工工厂遍布中国大陆各地,如东莞等地。早在2008年左右,沈轼荣先生的转型战略方向就得到了集团的高度认可,随后以集团内部孵化形式成立了自有品牌三纬国际公司。如今,该公司已然成为全球3D打印机出货量最大的厂商,并且机器人生产线已经落地东莞,并已开始量产。
另一个从机器人使用者转变为供应者的企业便是“键鼠第一股”雷柏科技。该公司副总经理邓邱伟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公司机器人板块的发展经历了从使用机器人改进自身生产线,到为其他电子等企业提供系统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