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一直专注于探究机器人领域奥秘的周代数意识到机器人行业的热潮日益炽烈,他开始大胆地涉足机器人项目的投资。然而,面对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的项目,他深感选择的难度,因为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必须针对企业在人才、技术、团队、市场以及战略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他终于找到了一家专注于上游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小型企业,这家公司的团队规模虽然不大,仅有12名员工,其中8人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与其他行业注重商业模式的投资理念不同,周代数将技术视为机器人投资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事实证明,周代数的判断是正确的。如今,这家公司正在全力以赴冲击新三板市场。然而,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50人论坛的副秘书长,以及经验丰富的机器人投资者,周代数同样认识到这个行业所潜藏的风险。据他统计,截止目前,以机器人为主要业务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上市公司总数大约在88家左右,其中包括致力于机器人主营业务的企业及通过并购重组涉足机器人领域的企业。此外,数据还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约为3000多家,并且以“去年每周新增两家机器人企业”转变为现在的“每周诞生四五家企业”的惊人速度在不断壮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超过30个机器人产业园区。
然而,周代数提醒大家,我们需要警惕机器人领域可能会走上光伏行业的老路。2008年至2011年间,光伏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到了2012年,各地兴起的光伏产业园区数量激增至300余家。然而,随着风险逐步扩散,曾经凭借赴美IPO一举跻身“中国首富”宝座,身价高达186亿元的创始人施正荣,以及“光伏双雄”之一的尚德电力,均陷入了破产重整的困境。同样,江西赛维LDK也面临着化解近300亿元债务的巨大压力,甚至传出了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消息。
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从业者们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12月3日,在位于海淀区中关村上地硅谷亮城科技园的办公室内,北京光年无限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俞志晨表示,高速发展中的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现象是可以理解的,这与过去的互联网产业颇为相似。俞志晨进一步指出,机器人特别是虚拟机器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并且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因此,这一行业的门槛相对较高,鲜少有人能够轻松驾驭。“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几乎没有谁能够一帆风顺,因为他们需要长期持续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往往源于之前的积累。”
然而,尽管中国各类机器人投资者如过江之鲫,鱼龙混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产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仍然受到国外垄断。根据今年的数据,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占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65%的份额,而国产机器人仅占10%左右。丁希仑表示,“目前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诸多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少数领域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例如蛟龙号深海机器人、机器人机构设计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然而,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技术领域整体上仍处于落后地位。除了机器人关键部件,如电机、减速器等制造技术水平较低外,还有其他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