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柏科技为例,该公司虽选择ABB等知名外资企业作为其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但在生产线集成环节,却坚持自主研发。邓邱伟先生表示,他们可谓是电子制造业的先行者,过去五年间,凭借无数成功实践的积累以及深厚的工厂运营经验,他们已成为在应用层面最为熟稔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在此基础上,雷柏科技积极寻求与各行业翘楚及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面向电子产品行业快速精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以此提升品牌声誉。据邓邱伟透露,今年以来,公司机器人业务板块的营收已达到去年同期的3至5倍。
近期,雷柏科技宣布拟募集资金11.95亿元,用于拓展无人机和机器人业务。这种跨产业链的横向或纵向拓展并非机器人企业的特例。例如,2013年至2014年期间,俞志晨先生便开始涉足软硬件结合领域,从人工智能软件扩展至硬件领域。同样,小I机器人也在逐步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转型,然而,在朱频频先生看来,机器人行业的范畴过于宽泛,可大致划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服务机器人又包含虚拟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和实体机器人两类。小I机器人则专注于智能机器人领域。
朱频频先生当前的策略是,自2015年起,市场对于实体机器人的需求日益旺盛,小I机器人从软件转向硬件,既符合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同时也是企业在技术层面、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演进过程。
回顾2012年,图灵公司推出全新升级版的虫洞语音助手,由此吸引了首轮和次轮天使投资及基金投资,推动公司步入高速发展轨道。尽管公司已拥有三星、微软、海尔等11家大型客户,俞志晨先生仍决定在图灵二代机器人产品中引入开放式平台模式,如今,公司已从最初的11家定制化大客户发展壮大至拥有超过11万名合作伙伴的庞大网络。
俞志晨先生坚信,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机器人三大领域正呈现出深度融合的趋势,图灵公司需紧紧把握这一发展脉络。他表示,近几年来,图灵公司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加快步伐。尽管当前行业面临泡沫化、虚幻化繁荣的挑战,但面对这样的机遇,若不抓住必定会错失良机。如何应对挑战才是关键所在,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大厦无法建立在沙滩之上”,丁希仑先生深知从事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专注和不懈的努力。他领导的团队刚刚研发出一款名为“蜘蛛”的空间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探测火星等星球的能力,还能陪伴病患、提供聊天服务,甚至陪伴儿童娱乐和学习。丁希仑先生正致力于将这款机器人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货架上的商品。然而,他强调,必须找到愿意投入资源且专注于此的合作伙伴。
或许无人知晓未来将会发生何种变化,而这恰恰是机遇所在。俞志晨先生指出,机器人由感知系统、控制系统、认知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感知和控制系统均可存在多种形式,而被誉为机器人“大脑”的认知系统,即人工智能系统仅有唯一一种形态,相较于互联网领域,其技术门槛更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所有机器人共享同一个“大脑”的现象,在这一领域,中国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争夺全球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