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纳米机器人逐渐走出实验阶段,迈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舞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电子以及计算机工程系的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领军人物的席宁博士,对于这一研究领域表达出了极高的期望,他表示,以纳米机器人为代表的超级机器人科技,或将重新定义机器人产业的未来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其成为未来极具潜力且关键的应用领域之一。
席宁博士进一步指出,自机器人们初现辉煌之日起,便与人类共同在同一岗位上并肩作战,机器人的诞生,最初的原动力是为了替代人类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兴起,机器人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取代人类,而是逐步具备了拓展人类能力的强大功能。如今,机器人除了能够承担那些人类不愿或者无法胜任的工作外,更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距离操控,从而完成那些人力所不能及的任务。因此,信息化技术赋予了机器人全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其开辟了全新的应用空间。
另一方面,纳米和微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机器人开拓了全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在微纳米领域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环境极其狭小,人类需要操作的位置也十分有限。然而,借助于机器人技术,原本肉眼难以察觉、触手不可及的事物如今都已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在微小环境中的作业能力。此外,生物技术的进步也为机器人带来了诸多崭新的应用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领域与传统制造业存在显著差异,因为细胞的生存环境受到严格的生理条件限制,要想将机器人技术引入该领域,不仅需要应对操作对象微小的难题,同时还需适应特殊的环境要求。
综上所述,机器人不仅能够拓展人类的能力范围,解决因距离、尺度和环境因素(如生理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困扰,而且还能超越人类的极限,克服由距离、尺度和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在机器人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的活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无论是远程协调还是实地操作,无论是制造业还是生物医学,机器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谈到机器人最重要的应用时,席宁博士强调,自动化无疑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必须具备机器人和传感器两大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只有通过传感器,我们才能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理量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来制定最佳策略,最终将决策成果反馈回物理世界之中,从而实现真正的自动化过程。
此外,通过将机器人连接入互联网,进而构建出所谓的物联网体系,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环境状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物联网远程操控各类加工设备进行生产制造。如此一来,原本因距离因素给人类带来的不便均可通过机器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医疗诊断和治疗服务,甚至让机器人承担起安全防护和国防建设等重要职责。
在技术研发层面,当前通过网络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我们已经可以实现远程感知和操作,使得网络不仅能够传输信息、数据、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内容,而且还可以传递动作、感受等多元化的信息,将这些动作、感受与传统的声音、图像有机结合,便可称之为“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