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宁在此明确指出,如今众多制造产业之所以纷纷选择将工厂设在海外,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成本的居高不下。以美国汽车为例,其座椅虽由美方设计,然而实际生产环节却有可能发生在墨西哥境内。因此,针对座椅质量的检测显得尤为关键。传统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直接触摸来感知软硬度并据此进行评分,从而判断椅子是否符合标准。然而,在远程操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机器人技术,让机器人配备传感器,通过触摸将感觉传输至网络,设计师在异地通过触摸设备,便可获得与直接触摸椅子无异的感受,从而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精准控制,并助力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借助机器人及网络技术,我们成功地缩短了生产与设计之间的距离。
此外,这项技术亦可运用于客户定制服务。例如,在购买汽车时,每款椅子看似相同,但若具备机器人技术,通过数学模型重现触感,消费者便可在购车过程中反复触摸,直至挑选出心仪之选,然后根据所得数据量身打造一款专属椅子,满足个人需求。正因如此,机器人技术有效拉近了设计、生产与用户间的距离。
席宁进一步强调,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约有90%的工业机器人被投入汽车制造流程之中。然而,尽管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值远超汽车行业,但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许多环节仍需依靠人力完成,且开发成本极为昂贵。因此,如何实现该过程的自动化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目前,开发一种全新药物所需耗费的时间长达10至15年,资金投入高达10亿至15亿美元。诸如辉瑞制药等大型企业,每年仅能研发出1至2种新药,投入可谓巨大。然而,随着人类疾病种类的日益增多,研发药物所需的费用也水涨船高,新药的数量却日渐减少,这无疑构成了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便是将新药开发过程实现自动化。倘若这一设想得以实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因此,探讨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引入新药开发过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整个汽车行业的产值达到了惊人的8650亿美元,而据估计,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已为其贡献了6560亿美元的产值。若非得益于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现今的产值恐怕仅在2000多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自动化与机器人为汽车行业带来了6000多亿美元的新增产值。若能借鉴这一模式,将其推广至制药工业,其产值将超越汽车行业,达到9800亿美元。然而,尽管自动化程度较低,但其潜在产值仍有望达到6800多亿美元。若能成功地将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运用于新药开发领域,产生如同今日汽车工业般的巨大影响,预计将创造出五六千亿美元的产值,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挑战与难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付出不懈努力。
总而言之,机器人技术不仅能够替代人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拓展人类的能力范围,使我们能够完成一些原本无法胜任的任务。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我们甚至可以在远离现场的情况下进行感知与控制。借助纳米机器人,我们甚至可以在微观环境中进行感知与控制,从而克服距离、尺度以及环境因素所带来的种种困扰,进而实现精准操作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