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4.0的时代并非突如其来的变革,也并非是一蹴可就的沧桑巨变。正如宝马集团工业4.0生产专家,克里斯蒂安·潘纯博士所言,“在宝马集团的生产实践中,持续优化完善生产系统是每一天都要面对的课题,工业4.0则正是契合此逻辑的自然演化,而远非具有颠覆性的革命”。
在宝马工厂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探索道路上,诸多尝试已逐步迈入了工业4.0的范畴之中。举世瞩目的案例便是宝马レンツグッホ(Landsberg am Lech)工厂在轿车保险杠生产环节采用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系统。这项系统被誉为智能人机互动的典范。虚拟手势识别系统主要由安装在检验工作区域上方的两部3D摄影机,红外线传感装置等组件构成,其中保存有保险杠各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数据,并在检验区域构建起三维空间扫描坐标系。待工件进入检验区域之后,检验人员仅需运用几个简单的手势动作,便能迅速完成繁琐的检验流程:例如指出缺陷位置,设备便能精准地记录下偏差产生的具体位置及其相关数据;若零件质量达标,检验员只需轻轻划过指尖,系统便会明白无误地提示该零件已通过检验。
在该创新系统的助力之下,不仅使得检测速度得以显著提高,检验精度以及零件偏差定位的准确性亦显著提升。且由于不需要佩戴护目镜、麦克风等额外装备,大大提升了检验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及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系统操作简便易懂,深受检验人员的喜爱和推崇。
这无疑印证了宝马集团新任董事长哈拉尔德·科鲁格(Harald Krüger)的观点——“对于宝马来说,工业4.0并非单纯追求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而是强调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反之,我们坚信未来的智能科技将聚焦于更高级别的人机交互领域,使科技装备更好地服务于工作人员”。
2022年5月22日,随着奥迪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通过《Encounter》杂志详细阐述了“智能工厂”的宏伟愿景,人们对未来汽车制造业的想象空间再次被拓宽。在他们的设想中,未来的汽车工厂将拥有与当前截然不同的智能系统、创新技术以及高效的组织架构。传统意义上的装配生产线将逐渐消失,井然有序的流水作业模式也将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平板运输机器人——即所谓的“自动运输系统”(Driverless Transport Systems),它们将承担起搬运各种尚未制造完成的汽车的重任。在这样的工厂里,你将看到奥迪旗下的各类车型,然而却无法找到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奥迪为实现这一壮丽景象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2030年。
尽管与宝马等德国汽车制造商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在制造体系方面同样有着深厚的积淀,尽管日本并未提出类似工业4.0的概念,但丰田在1960年代创立的精益生产基础之上进行的拓展,在某种程度上与21世纪初诞生的工业4.0理念有着许多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