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美三国工业升级路径比较

   2024-11-25 工业品商城4
核心提示:作为世界知名的老牌制造业大国,早在2012年的初期阶段,德国的产业界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工业4.0概念。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目光则投向了未来的制造业领域,向外传达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强烈诉求。在此之前,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在2017年,我们却发起了中国制造2025

  作为世界知名的老牌制造业大国,早在2012年的初期阶段,德国的产业界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工业4.0"概念。而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目光则投向了未来的制造业领域,向外传达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强烈诉求。在此之前,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在2017年,我们却发起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规划,旨在推动制造业的全面提升。

  有人分析称,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其背后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德国的工业装备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同时改变过去仅仅出售设备,而服务型业务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的现状,从而提高德国工业产品的持续盈利能力。毫无疑问,在工业4.0的核心内涵中,发展智能工厂以及智能装备无疑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柱。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在德国工业4.0的发展理念中,仍然强调了对“硬”制造的重视,紧紧围绕着自身的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与智能化来创造全新的工业价值。

  回顾美国工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在近年来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发展策略之前,他们曾经提出过“去工业化”的口号。而当时提出的“去工业化”,正是为了推动虚拟经济和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虚拟经济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同样的问题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也凸显出来,美国著名企业GE在近几年的转型过程中,其轨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全貌。

   此外,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也是建立在美国前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科技红利的基础之上,这些红利正在逐渐被应用到制造业之中,这使得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优势日益明显,甚至在最近两年,有关“美国制造成本低于中国”的说法愈发盛行。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实际上正是依托于其先前的信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这一产业的优势,运用大数据的深度分析,推动智能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德国和美国在进行工业升级时,实际上都是将目光聚焦在了自身具有优势的产业上。然而,无论选择偏重于硬质制造,还是侧重于软件信息产业,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内涵,都强调了高度的互联融合,并且尤为注重对工业大数据的深入开发。

   从它们的表现特点来看,实际上都离不开对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和挖掘,也就是在强调机器设备的互联互通之后,如何将工业大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转化为实际的财富。在我个人看来,基于这一点,德国和美国分别提出的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实际上可以被视为“殊途同归”的典范。

   在对这两者进行深入比较之后,我们再来审视中国的工业升级之路,便会发现,我们实际上是在借鉴这两者的经验。这一点在中国制造业2025的提出上得到了鲜明体现,实际上,这一计划与推进“互联网+”的进程是齐头并进的,而这两大计划,分别针对的是智能装备业和智能服务业的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