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的崛起:从仿制到创新

   2024-11-25 工业品商城68
核心提示:在十九世纪初期的岁月里,正当英国凭借其工业革命之势涌起,成功晋升至全球制造业桂冠宝座以及科技进步的龙头引领者之际,德国却仍深陷古老农耕国家的桎梏之中,其工业生产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与英国相比,足足相差了半个世纪有余的距离。 然而,自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以来,这个曾经破败不堪的国家正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

  在十九世纪初期的岁月里,正当英国凭借其工业革命之势涌起,成功晋升至全球制造业桂冠宝座以及科技进步的龙头引领者之际,德国却仍深陷古老农耕国家的桎梏之中,其工业生产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与英国相比,足足相差了半个世纪有余的距离。

  然而,自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以来,这个曾经破败不堪的国家正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能够跻身于已经被其他列强瓜分殆尽的世界市场,在激烈竞争的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怀揣着强国梦想的德国人民开始了对英国先进技术的模仿之路,走上了仿制与假冒的歧途。德国的工业间谍们运用各种手段盗取英国的核心技术,学徒工人们则通过旅行学习并带回英国的生产样本,以便进行复制与仿造,并将这些伪冒产品销往欧洲各国。

  到了19世纪80年代,英国机床制造商们纷纷指责德国人仿制的机床对其产品名誉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得不胁迫德国厂家在机床产品上标注"德国制造"的字样。此外,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界商品博览会上,针对德国参展展品的专家们给予了"价格低廉且质量粗糙"的评价,这一评价甚至以醒目的大标题形式刊登在各国报纸的显眼位置,使得"德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声名狼藉。

  然而,德国作为一个拥有强烈自尊心的民族,并未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但却卓有成效的探索之旅。1893年,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大炮在芝加哥世博会上惊艳亮相,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德国制造"也由此逐步摆脱了廉价质次的刻板印象,逐步确立了其在设备制造业中的领先地位,成为了那个时代制造业发展的典范。

  1918年3月,德国标准化协会制定并发布了首个德国工业标准,此后每年都会发布涵盖各个领域的行业标准。德国的行业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每年发布的数千个行业标准中有大约80%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所采纳。

  以1922年制定的DIN476号纸张规格标准为例,该标准规定了我们如今普遍使用的A4、A3等纸张规格。同样地,在当今德国政府大力推动的工业4.0框架之下,德国政府也在强调在机械领域、加工制造领域、自动化工程等多个领域统一术语,将自动化领域、工业通讯、工程学、建模、IT安全、设备整合、数字工厂等现有标准纳入新的全球性参考标准之中。

  除此之外,德国人对于专利成果的保护也极为重视。据了解,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每年给德国工业带来高达约5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因此,德国政府始终在国际层面积极倡导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专利申请。

  仅在2012年一年间,德国企业就在欧盟专利局提交了多达34,000项专利申请,占据欧洲专利申请总量的36%之巨。不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德国知名企业,还包括大量的德国中小企业,他们都表现出高度的创新积极性与敬业精神。以梅赛德斯-奔驰为例,这家公司基本上每个季度都能推出一款全新的汽车型号。德企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与敏锐的创新意识背后,离不开由政府建立的强大创新体系提供的坚实支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卓越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其独特的工业联合研究模式以及“中小企业中央创新计划”。前者将具备研发热情的工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力;后者则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德国经济和能源部为主导,对单个企业的研发项目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提供资助。

  每年,德国政府都会从众多申请者中精心挑选出超过400项富有潜力的新计划给予资助,使得这一项目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跨越多个行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项目。而“中小企业中央创新计划”的资助金额更是高达数亿欧元之巨,每年接受资助的新项目数量约在4000至5000个左右。资助的主要领域涵盖了生产技术、材料技术、电子、仪器仪表、传感器、信息和通信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领域所占据的总支持资金比例高达57%。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科研机构在研究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弗劳恩霍夫研究院集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充足的资金以及先进的设备,致力于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高技术前瞻性项目。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便承担了工业4.0的一部分重要研究任务。此外,职业教育的普及保障了实用型人才的充足储备。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立了相对完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双轨制职业教育即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导创办的学校,一方面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岗位技能的专业化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职业培训途径,实现就业选择的多样性。

  除此之外,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管机制,对双轨制职业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同时,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年轻一代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其中制造业培训在所有行业培训中所占比重最高,约为35.3%。

  早在2011年夏日之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政府即推出了名为“专业人才方案”的战略计划,其核心目标在于大力推动就业机会的创造并确保就业稳定增长。这项计划通过提升各类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知识技能来实现上述目标,同时还落实了相关的人才流动政策,积极引入各类专业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优秀人才,德国政府更是对来自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法律评估。这些跨国评估过程日益呈现出透明化、公正化的特点,评估效率也不断攀升。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