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咨询公司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智能建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透露,我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0年由2012年的4.27亿美元攀升至10.4亿美元,为尖端建筑科技和优质服务创造出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亚洲新建建筑市场的蓬勃发展无疑将引领智能建筑的飞速进步。
众所周知,传统楼宇中照明和空调的能源消耗占据整个楼宇能源消耗的比重高达40%左右,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实现绿色节能,便成为了智能建筑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起,我国开始引进智能建筑理念,如今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的陆续出台,国内智能建筑市场正逐步从混乱走向规范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无疑进一步加速了这一产业的发展步伐。据预测,中国智能建筑产业未来将保持每年20%的增长率持续前进。智能建筑已然成为21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要趋势。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统计数据,中国智能建筑工程量相当于欧洲智能建筑工程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总量的50%。此外,中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数量已超过5000家。2014年,中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预示着未来智能建筑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当前,全国各地的新建办公楼宇和商业楼宇等大型建筑项目,大部分都体现了智能建筑的理念,这就意味着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基本要求。然而,尽管智能建筑在我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发展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系统稳定性欠佳、功能实现率偏低、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个新兴产业。
这份白皮书指出,我国各类建筑的总体智慧水平相对较高,其中安防与安全方面表现尤为出色,但在绿色节能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大中华区市场信息总监严宝龙表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鉴于人们对建筑安全的高度关注,安防、消防等领域的标准较为完备,且这些标准具有强制性,使得业主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然而,在建筑节能领域,由于起步较晚,相关标准对建筑材料、主动节能方式等缺乏明确规定,且标准大多属于倡导性质,导致业主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实现理想中的居住环境,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演进和改进过程。苏运升认为,要让智能建筑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广大民众首先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建筑和居住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并使用智能建筑产品,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智能建筑终将从概念变为现实。当智能建筑真正普及开来的那一天,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诸多城市病或许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