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运动控制市场,主要依赖于如机床、纺织、橡胶塑料制品及包装等为数不多的下游机械行业。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的起伏波动较大。然而,随着行业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展以及产业的逐步成熟,运动控制行业的前景愈发明朗。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我国机械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市场对高端运动控制设备的需求依然保持平稳态势。例如,在诸如高端医疗设备、高级机床、高效能自动纺织机器、高精确度印刷机以及精密电子加工设备等领域内,欧美和日本的运动控制厂商表现卓越,展现出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许多本土企业仅能够生产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以及编码器等单一产品,并通过与其他厂商合作销售驱动或电动机。在产品质量方面,中国本土运动控制产品与欧美、日系厂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控制精度、稳定性、动态响应速度、转矩脉动、高速性能、智能化控制以及网络支持等诸多关键性参数上皆有所欠缺。
中低端设备制造市场规模庞大,参与厂商众多。鉴于此类设备制造商主要面向特定行业,性价比通常被视为其首要考量因素。相较于高端进口产品,这些制造商对价格较为敏感,需求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尽管面临来自国际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国产经济型运动控制产品已逐渐获得中低端用户的认可。然而,未来仍需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
展望未来几年,中国运动控制器的需求增长仍将主要集中在机床、印刷、包装以及电子等行业。同时,烟草机械、医疗设备等行业对运动控制器的需求亦将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据预测,至2016年,中国运动控制器的需求总量将接近190万套,而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约40亿元人民币。
2016年,正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全面推进之年,更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需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智能转型升级,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的华丽蜕变。在此背景下,中国运动控制市场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持续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以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