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驻足各地进行深度调研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伴随着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与各地方政府一揽子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与实施,眼下,中国已崛起了数十座生机勃勃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抢滩机器人市场,以政策利好与资金扶持为双翼,共同引领机器人产业迅猛蓬勃发展。然而,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主管工程师周建却颇为冷静地指出,当前的机器人产业似乎有些过于热炒了。他神情坚定地说道:"并非所有地域都适宜发展机器人产业,这需要周围有相应的行业支持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紧密配合。"
早在2014年,工信部便亲自牵头公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3至5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而在去年5月份,国务院更是郑重其事地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其中,"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被列为大力推广与推动的核心重点领域之一。
这些政策红利无疑像催化剂一样,激发了地方政府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无限热情。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已经有近40处地域踊跃提出筹建机器人产业园区的愿景,即平均每一个省级行政区都拥有至少一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有的地方甚至信心满满地宣布,未来三年内,他们将建立起2至3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以及6至8个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如果这些设想得以顺利实现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了2016年,我国境内各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必将如同繁花似锦,遍地绽放。
在众多执着追求的目标中,诸多机器人产业园区无一例外地将"规模宏大"作为心中的最高追求。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山东两省多座城市已然提出了建设"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园"的雄心壮志;同样在华北地区,辽宁省某城市则誓言要将其机器人产业园区打造成"国内最大"的产业基地;而在华中华南地区,河南省某城市更是计划着把自家机器人产业园区塑造成"中原地区最大"的产业高地。除了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之外,一些县级城市也纷纷摩拳擦掌,筹备建设自己的机器人产业园区。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各地机器人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同时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理事长曲道奎先生表示,仅仅在2014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就从年初的200余家激增至年底的500余家,如今更是已经发展壮大至800余家。"许多原本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都纷纷宣称要跨界进军机器人领域,仿佛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爆发时期。"
长期关注机器人资本市场动态的投资者姚国际先生表示,去年机器人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炙手可热"。据他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约50家上市公司提出了与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那些原本并不涉足机器人业务的企业,也在过去的两年间通过投资收购等手段,迅速切入到机器人产业,并借此概念炒作股价,从而获得丰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