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2024-11-27 工业品商城44
核心提示:经过深入探讨后,受访专家们普遍指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即便地方政府提供有力支持,将企业扶植上路且给出一定的推动力,但如果缺乏确切的科学规划,就会出现盲目跟风现象,从而引发诸多潜在隐患,如产能过剩、高端产业变得低端化以及我国国产机器人企业逐步走向边缘化。 首先,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的基

  经过深入探讨后,受访专家们普遍指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即便地方政府提供有力支持,将企业扶植上路且给出一定的推动力,但如果缺乏确切的科学规划,就会出现盲目跟风现象,从而引发诸多潜在隐患,如产能过剩、高端产业变得低端化以及我国国产机器人企业逐步走向边缘化。

  首先,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的基本状况是供应远超于需求,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风险。据地方主要工业机器人生产园区规划的产量目标估算,在未来数年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很可能超出市场容量。举例来说,西南地区、中部地区和南部沿海各城市均计划,在2020年时将工业机器人年产量提升至10万台,三地总计将达到30万台的年产量。然而,按照年均增长35%的速度进行推算,截至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度总销量预计仅为约25万台。

  合肥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的一位官员表示,我国正在经历工业转型升级,这意味着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然而,当前所面临的过剩问题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产品质量低下、技术含量不高,并且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各企业间的产品差异微乎其微,因此整个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能过剩。

  其次,高端产业正呈现出向低端化转变的趋势,行业整体实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业界人士坦言,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导权已被四五家外国企业牢牢掌握,这些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80%。此外,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也未能掌握在我们手中,许多企业靠着政府的补贴勉强维持生计,只能在产业链下游徘徊。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机器人都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人才和资本的产业,它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高端的人才储备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处于技术水平较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的困境之中,整体实力亟待提升。”曲道奎先生如是说。

  最后,国产机器人企业似乎已经开始逐渐被边缘化。如今,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全力推行“机器换人”计划,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补贴,以鼓励传统产业更多地采用机器人设备。这既有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时也能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

  然而,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先生对此提出了担忧:首先,由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大规模推广“机器换人”计划的过程中,反而可能导致它们被边缘化,进一步压缩了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其次,“机器换人”计划与扶持本土机器人产业政策相分离,虽然机器换新了,但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壮大,这部分资金最终还是流向了外资机器人企业。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