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与科学预测,截至2015年度,我国拥有的电机总量高达惊人的24亿千瓦,而全年的总耗电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万亿千瓦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小部分,全社会用电量共计5.55万亿千瓦时,占据了全社会总用电量的65%。其中,工业领域的电机总耗电量高达2.9万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则为3.93万亿千瓦时,占据了工业用电的74%,而工业电机耗电更是占据了全社会总用电量的52%。
“尽管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高效电机的推广力度,并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制定了电机能效等级标准,同时也出台了诸多政策来支持高效电机的应用和推广,然而,国内现有的存量电机中,高效电机的占比仍然只有大约8%,高效电机的占有率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黄代放先生指出,目前社会上的存量电机主要以效率值较低的三级能效(低效)电机为主导,因此,高效电机推广应用的首要任务便是实现新增电机的高效化,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低效存量电机的能效。
黄代放先生进一步分析道,当前我国在高效电机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量的低效存量电机主要集中在高耗能行业如钢铁、水泥、冶金、造纸等企业之中,这些企业正面临着过剩产能消化的困境,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依靠自身的力量可能难以承担改造升级所需的巨额投资。其次,低效存量电机中的中大型电机所占比重较大,而中大型电机的效率值通常由电机制造企业进行测试,使用企业很难准确判断电机效率是否真正符合高效电机的标准,从而导致部分使用企业在选择使用高效电机时,对未来的节能收益产生一定程度的担忧。
“从长远角度看,更换高效电机无疑对使用企业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将会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再投入,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小的压力。”黄代放先生坦言,他还关注到一个潜在的问题,即随着高效电机的推广应用,被淘汰的低效电机数量将会逐渐增多。如果这些旧电机经过简单翻新后再次流入市场,便会出现政府一边大力推广高效电机,另一边低效旧电机却重新进入市场的尴尬局面。
“工业电机耗电在全社会总用电量中的占比如此之高,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采用高效电机,那么我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企业也能从中获得显著的成本效益。”黄代放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的标准法规,要求电机生产企业必须明确标示电机的能耗等级,并且在电机购买以及新建项目中强制性地使用高效电机。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取消财政补贴政策,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强化标准规范约束以及电动机产品高效节能的强制认证,严格控制市场准入门槛,全面提升新增电机的能效水平,以此推动电动机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