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众多地区的政府部门纷纷开始精心筹划或者已经颁布并实施了对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待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在这股热潮中蠢蠢欲动,容易陷入盲目跟风的误区,忽视了当前智能制造行业仍然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的事实,以及尚未全面建立规范标准体系的现状。
来自全国人大代表团,并担任安徽宣城市政协常务委员的夏玉洁女士明确表示,目前在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大部分高端市场都被国外品牌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各行各业也纷纷投身于互联网的怀抱,试图通过转型互联网来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将其视为包罗万象的灵丹妙药。面对智能制造及互联网的过度神话,制造业应当保持冷静思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策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受到地域差异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仍停留在工业2.0的初级阶段,虽然工业基础规模庞大,但整体实力却相对较弱。如果在此背景下盲目跟风,强行推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夏玉洁女士提醒业内人士,对于工业4.0的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应有清晰的认知,政府、企业以及媒体各方都应避免头脑发热和盲目投资行为,必须采取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行发展模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避免出现重复投资或者过度投资的现象。要按照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推进,以试点带动全局,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工作重点和阶段性目标,防止盲目追求速度。要保持理性态度,防止过度炒作引发民间资本的疯狂涌入,从而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和泡沫。
我们还需要大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努力突破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发展的战略地位,打牢工业基础,深化两化融合深度,提升市场竞争力,改良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自身也应站在自身立场出发,积极提升生产、库存、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唯有当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发展至一定高度时,才能具备实现工业4.0的产业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