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器产业的科研开发与新型产品研发领域的投入状况严重匮乏,这无疑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低压电器产品涉及诸多学科领域,是一个兼具综合性与技术密集性的专业领域。随著相关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迅猛发展,新一代低压电器的问世已是指日可待,然而,我们仍需投入大量资源以推动其发展。据权威数据显示,国外优秀企业在低压电器新产品科研、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可高达总销售额的5%至7%左右。相比之下,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平均投入仅占总销售额的1%至2%,其中表现优异的企业约为3%。
在低压电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大环境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和安全用电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背景下,倘若我国低压电器行业不能加大科研与新产品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提升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那么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可能丧失市场竞争力。
我国低压电器产品中低档次产品仍处在大规模生产阶段,这些产品体积庞大,耗费了大量白银以及铜、黑色金属、塑料等珍贵材料,许多关键原料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低压电器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有可能继续攀升的现状将难以扭转。
此外,资金紧张、财务成本上升以及员工薪资水平迅速提高所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同样无法避免,这必然会导致低压电器生产利润逐步下滑,许多企业已经陷入微利或亏损的困境。同时,这也使得企业在加大科研、新品研发与技改投入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国外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和国内垄断行业的强势介入,使得我国低压电器优秀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国网公司及其他众多设计部门更偏向选择使用外资知名品牌,加之国内垄断行业直接涉足低压电器制造业,使得国内现有的企业,包括优秀企业在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企业在对外贸易渠道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长久以来,我国众多低压电器生产厂商专注于生产和提升产品质量,基本上将目光锁定在国内市场,对于如何将自家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问题并不十分重视,最为欠缺的便是外销渠道和精通外贸业务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知名度较低,直接客户往往难以寻觅,大部分产品仍然需要经过中间商的层层转手才能最终销售出去,利润在整个营销环节中被中间商瓜分殆尽,企业实际获得的利润极为有限,这无疑限制了企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销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已然成为一股热潮。这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加以保护,除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之外,还设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抬高了中国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例如欧盟的RoHS指令、废弃物回收指令,以及各式各样的反倾销保护措施等,使得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难度骤增。